台灣醒報

中國仍有成長動能 政策矛盾是隱憂

呂翔禾 2023/04/19 18:57 點閱 17802 次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中國雖面臨地方債務風險與國際競爭,但還是有成長潛能,但需要注意國家政策間的矛盾!」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19日在研討會表示,中國必須要提升內需才能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但目前國內有地方債務、民間投資不足等挑戰。副所長吳佳勳直言,中國提升內需的不同政策間有矛盾,需設法克服。

中國需經濟改革

中經院19日舉辦《「中國式現代化」解讀與中國大陸經濟政策路線研析》研討會,劉孟俊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目標將以穩定發展為主,雖然中國自己預測今年成長率5%,不過國際普遍認為會更樂觀,然而明年之後經濟恐會降速,需要看中國能否克服「中等收入陷阱」,除了看需求外,也要檢視產業能否轉型到高附加價值。

他列舉中國未來幾項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高債務風險、環境汙染與對外關係不穩,尤其中國的地方債務已從2017年佔比29%提升到去年的39%,且中國都市化的階段,水泥、鋼鐵與汽車增加都會使碳排上升。國際貨幣組織IMF也建議中國要進行經濟改革,以提升生產力。

莫低估中國適應能力

劉孟俊說,中國現在希望增加戰略自主科技,也會透過「一帶一路」戰略輸出交通基礎建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出訪與他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頻率增加,在國內也設法鼓勵民間投資(「新型舉國體制」政策),雖然離追上先進國家還有很長的路,但中國還是有具備快速成長的條件,不能低估中國的適應與創新能力。

吳佳勳則指出,從GDP的幾個因子來看,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率有增加,但並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消費者信心也有回升,但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經濟成長主要在國有企業,民間投資力道不足;製造業復甦力道薄弱,而服務業有快速反彈,因此更需要改變消費模式。

需注意政策邏輯矛盾

她舉例,中國近來也推動「土地戶籍制度改革」,鬆綁土地取得,還有更解禁股債市場,不過整體還是會依循「發展」、「穩定」與「經濟」3大目標,並以自主發展戰略科技(仍維持對外開放)、分攤地方政府債務等方法,因應美國的科技戰與地方債務危機。

吳佳勳也提醒,中國內部許多政策雖要改善經濟,但彼此間的邏輯是矛盾的,包括「共同富裕」vs.「營利動機」,還有「黨的監管」vs.「市場營利」,與「一帶一路」vs.「債務陷阱」等,因此要如何兼顧發展與穩定等條件下增加動能,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