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教育》

醒報編輯 2023/04/12 18:22 點閱 2563 次

東方傳統的「打罵教育」,遇上美國教育家的「柔性管理」。在講求民主的時代,體罰已逐漸被淘汰,但不能打罵孩子,就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嗎?那你真是愧對「父母」的身分!

雅各布.艾伯特美國著名童書作家、教育家,畢業於鮑登學院。1821~1824年進入麻州牛頓市安多弗神學院做研究工作,1824~1825年擔任該學院教師。1825~1829任教麻州阿默斯特學院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1829年在波士頓創建弗農山女校,1829~1833年間擔任該校校長。1834~1835年間擔任麻州洛克斯百麗地區伊里亞德公理教會牧師。1839年之後,與其兄弟們共同創建興辦艾伯特學院,並於1843~1851年間擔任校長。1845~1848年間擔任紐約市弗農山男校校長。

「懷柔」的方法培養和教育孩子——這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內容。一些父母看到這句話以後,很可能會產生一種誤解。這種誤解源自「懷柔」這個詞語,因為在相當一部分父母看來,「懷柔」就是要拋棄自己在孩子面前已經樹立起來的「權威」,並轉而用一些小手段、小花招來愚弄孩子。

有些父母甚至將這種「懷柔」方法看做是一種軟弱、低效的教育手法。但是,本書所要說的「懷柔」手法卻並非這些父母所誤解的那樣,「懷柔」手法的真正目的在於幫助父母在孩子心裡樹立一種全方位的、絕對的、不容動搖的權威。透過本書,各位父母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建立及保持這種權威。

小花招的教育方式

父母為了使孩子服從管教,通常會採用以下三種方法:1.耍小手段、小花招的教育方式。許多母親在將要與孩子「正面交鋒」的時候,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轉而用哄騙、隱瞞等手段來使孩子順從自己的意願。

舉個例子說吧,一位大病初癒的母親,想和丈夫一起坐著馬車到野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過因為她的身體還很虛弱,她希望路上能有一個清靜的乘車環境,所以她決定不帶自己的小女兒瑪麗一起去,避免瑪麗一路上吵吵鬧鬧。但是,這位母親也很清楚:如果瑪麗看見了停在家門口的馬車,並且知道了父母都要乘車遠遊的話,她一定會吵著一起去。

這時,母親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用意,便耍了一個小花招。她悄悄地脫掉了女帽和圍巾,趁馬車沒來之前對瑪麗說,妳可以去外面看看小鳥的巢穴,或是和姐姐一起去花園玩耍。同時,她還叮囑瑪麗的姐姐一定要讓瑪麗在花園裡玩得不亦樂乎,直到馬車出發。但是,如果瑪麗聽到了馬車到來時的聲響,或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對母親產生懷疑,這位母親所使用的小手段很容易就會被識破。

騙小孩去看醫生

我們可以想像,瑪麗會十分反感,更有甚者,瑪麗會堅持待在屋裡,使母親無法成行。在這個時候,有些母親會隨便捏造一些藉口,比如謊稱自己要去醫生那裡看病,如果瑪麗非要跟去的話,醫生就會強迫她服用一些很苦的藥。母親認為,這樣的托詞能夠使瑪麗不再跟著自己一起出門。

但是,當瑪麗佇立在門口,看著馬車漸行漸遠的時候,她的臉上是否會出現迷茫與困惑的神情呢?她的情緒是否會因為對醫生的畏懼和對母親的不信任、失望、惱怒而產生激烈的碰撞呢?經過這樣的打擊,很可能使瑪麗幼小的心靈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

欺騙成習慣

而這些所有,瑪麗的母親是否能夠考慮到呢?當母親坐在馬車上,看到瑪麗的身影逐漸模糊時,她的嘴角很可能會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她會為自己成功地欺騙了女兒而感到沾沾自喜。

母親說「要去醫生那裡看病」,這個理由或許是真的,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母親在撒謊。對女兒撒謊的母親很難區分欺騙與虛假的界線,並且會逐漸將這種方法變成一種習慣。尤其是母親每次都能成功地依靠撒謊來騙取孩子的信任,在這之後,母親更會毫不猶豫地以撒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給予足夠關愛

2.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很多母親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

例如,在與上面相同的情形下,母親就會將小瑪麗叫到身邊,一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頭髮,一邊對她說:「瑪麗,今天下午媽媽要和爸爸坐著馬車遠行,但是妳不能跟著一起去。妳也知道,媽媽的身體最近一直不好,現在大病初癒,到野外走走能夠幫助媽媽的身體早日康復。

跟孩子講道理

我知道妳很愛媽媽,也希望媽媽能夠早日康復。媽媽還知道瑪麗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會乖乖地待在家裡,對嗎?這樣,媽媽會更加愛瑪麗,爸爸也會更加愛瑪麗。等媽媽的身體好了以後,就帶著瑪麗一起出去玩,好嗎?」

這位母親使用這種教育方法,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明白自己所講的道理,同時喚起孩子對母親的那種深厚親情。

用權威管教

3.用父母的權威使孩子服從管教。與前兩種方法不同,第三種方法則是用父母樹立起來的權威來使孩子服從管教。仍以與上面相同的情形為例,擅長用這種方法教育子女的母親會說:「瑪麗,下午我要和妳爸爸坐馬車遠行,為了妳好,我們決定不帶妳一起去。」

「為什麼呢?」瑪麗有些疑惑地問。

「現在我還不能告訴妳為什麼,」母親說,「但我回家以後,一定會給妳一個解釋的。如果妳是個乖孩子,就規規矩矩地待在家裡。妳可以坐在門前的小椅子上,看著馬車到來,我和妳爸爸上車、出發,妳可以向我們揮手道別。」

沒有必要的補充

這個時候,如果母親發現小瑪麗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悅的神情,或是表現出一些不情願的肢體語言,她還會接著說:「如果妳不能乖乖聽話,還要到處搗亂的話,在出發前,我會把妳關在房子後面的暗室裡。」

很多情況下,母親這句最後的補充幾乎是沒有必要的。如果瑪麗對母親的這種教育方法已經習以為常,她是不會搗亂的。而且她馬上就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爭論下去。因為無論怎樣,母親都不可能改變決定了,即使她表現出叛逆、反抗的神情或行為也無濟於事。

瑪麗雖然會為自己無法與父母一起遠行而感到遺憾,但她絕不會進行激烈地抵抗。因為在此之前,瑪麗就已經發現,就算自己用大聲嚷嚷或其他一些搗亂的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也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遷就。所以,當孩子用反抗方式表達不滿卻無法取得成功的時候,他就不得不放棄這種做法。而對一個從來沒有這些經驗的小孩來說,他完全就不會想到要用這些方法與母親對抗。

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

在這一章,我們介紹了三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最後一種方法能夠讓父母放心、孩子安心。在父母「懷柔」手法的輔助下,採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其成效要比其他兩種方法好很多,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向各位父母展示這種良好的效果。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於使他們變得理智。

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技巧和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要使這種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須建立在一個牢固的基礎之上。這個基礎就是:孩子要絕對服從父母的權威。

父母對孩子負有撫養、教育的責任。一部分父母認為靠一些小手段、小花招就能使孩子服從自己;或是認為孩子對父母所給予的愛心存感激,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讓父母高興。而且這些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會理解父母的訓話,並且學到其中正確、合理的道理。事實上,以上所有的做法與想法,都無法讓孩子乖乖地服從父母。只有當父母樹立起一種絕對的、長久的權威之後,才能讓孩子學會無條件地服從。能不能樹立起這種權威,就要看父母的執行能力了。(昀恬/輯)

《非暴力教育》
作者:雅各布.艾伯特 (童書作家)
出版社:崧燁文化

其他書訊: 
《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
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
出版社:悅知文化

2012年,古老的莎樂倫書店決定創辦推特帳號,但沒過多久就遭受遺忘。初來乍到的新人奧利佛悄悄接管帳號,開始撰寫書店的各種奇聞軼事,包括住在地下室的惡魔、貓頭鷹笑話,以及你永遠想不到的怪事。沒想到大受讀者歡迎,因而有了這本書的誕生。

亨利.莎樂倫書店的資深店員利佛・達克賽爾負責經營莎樂倫書店的推特。自從接管莎樂倫的推特帳號,並開始撰寫書店的故事之後,追蹤人數從一千人增加到四萬人,且每天持續增長,突顯出人們對書籍世界的好奇與喜愛。

《心魔》
作者:瑞克・安基爾, 提姆・布朗
出版社:堡壘文化
瑞克・安基爾是一名前大聯盟投手、外野手,大聯盟生涯11年效力過聖路易紅雀、華盛頓國民等球隊。首位累積至少10場勝投和50支全壘打的選手。2013年卸下球員身份後,安基爾曾擔任國民隊的生活技能教練,目前則任職美國大聯盟轉播單位的球評。

提姆・布朗是得獎作家,擁有25年的大聯盟採訪資歷,任職過的媒體包括《洛杉磯時報》、《辛辛那提詢問報》、《雅虎體育》。他曾與另一名大聯盟選手——獨臂投手亞伯特共同撰寫暢銷書《生而不完美:一段近乎不可能的人生》。

《喝遍義大利II品種漫遊》
作者:陳匡民
出版社:積木文化

除了堪稱義大利「國歌」的紅酒代名詞Sangiovese、具備頂尖酒質和陳年潛力的Nebbiolo、位於皮耶蒙特南北雙B產區的優秀品種外,其實還隱藏著像是被龐貝城火山灰封存於地底的皇室貢酒Falernian,以及Taurasi裡性格多變但越老越溫順的Aglianico等為數眾多的潛力股。

陳匡民1995年起擔任台灣酒類專業雜誌《酒客》專任編輯陳匡民,歷經主編、總編輯等職務,並多次應邀擔任國際性酒展評審。著有《葡萄酒賞味誌》、《葡萄酒選購誌》、《戀酒絮語》、《我愛香檳:陳匡民的香檳賞味誌》(積木文化出版)等作品,譯作有《新世紀日本威士忌品飲指南》、《漫畫葡萄酒入門》、《大吟釀100》等。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