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普發現金之外 更要重視經濟成長

醒報編輯部 2023/01/04 14:05 點閱 2756 次

在外界強大的壓力下,行政院長蘇貞昌和總統蔡英文3日先後表示,2022年超徵的稅收,將在提撥部份資金「因應不時之需」後,餘款以現金(每人6000元)發放給民眾。

稅制必須檢討

蘇貞昌認為還稅於民是「讓全國民眾能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然而,蔡政府連續出現的稅收超徵,其實是預算失能,甚至行政失靈的結果。為什麼蔡政府執政下,預算總是比實徵低那麼多,以致於從2017年至今超徵稅額累計已超過1.2兆元,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蔡政府千萬不要以為拿出一小部分發發現金給民眾,大家就可以「親戚嘜計較」,財政稅制必須徹底檢討。

政府在決定發放現金時,應考慮到2023年全球經濟低迷的嚴苛挑戰。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提出警告,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衝擊,將會比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機還要嚴重;WTO的經濟學家也預測,2023年經濟展望不太樂觀,全球貿易量將僅成長1%。

出口衰退 負成長

國際景氣降溫已經造成使得我國出口和工業生產雙雙衰退。財政部公布去年11月出口值為361.3億美元,年減13.1%,創下近7年來的最大減幅,而且出口已連3黑,11大主要貨類出口全部呈現負成長,這是6.5年來首見。

預估12月的出口仍將持續衰退,整個第4季出口值衰退幅度預估約7%。其中,一向為台灣出口主力的科技產品,明顯欲振乏力,電子零組件出口終結連續42個月的正成長,11月轉為年減4.9%。

通常年底因節慶多、生產暢旺,10~12月製造業僱用的人數會逐月增加,然而,2022年的10月卻月減1千人,加班工時也出現下滑,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訊,顯示景氣降溫正在衝擊勞動市場。

景氣「低迷」亮藍燈

根據台經院公布的最新預測,2023年GDP成長率為2.91%,較2022年減少了0.5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出口及進口都轉為負成長。中經院則預測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81%,無法保3。

國發會公布去年11月的景氣燈號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向來不輕易表達負面觀點的經濟部長王美花都直言,2023年的經濟挑戰很大。由此看來,經濟變數多、確實存在著蔡英文所說的有「不時之需」,錢發完了,應變的能力恐怕也就變弱了。

重配資源 避仰賴出口

但蔡政府計畫提撥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出口占我國GDP高達7成,而出口高度偏重製造業,很容易受到外來衝擊。為提高韌性,政府應積極將資源重新配置,發展軟體服務產業、提升內需產業,避免經濟過度仰賴出口、而出口又特別偏重特定產業與特定地區的「脆弱性」。

然而,從國安高層會議做成的7項結論來看,如落實居住正義、加強照顧弱勢族群等,比較像是提升社會公平的福利措施,與強化韌性經濟的關聯性不大,不應以所謂的韌性經濟方案包裝,這是誤導。

總之,4500億元超徵稅款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人民辛苦繳的稅,要怎麼花,政府必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