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迷蹤》

醒報編輯 2022/12/01 20:27 點閱 2795 次

看到流星劃過,三秒之內一定要許願才靈驗?彗星像一團「髒雪球」,那為什麼天文學家對它如此痴迷?既是黎明女神,也是「狐狸之火」;千變萬化的極光,多采多姿的神話!不管你是不是天文迷,都一定不忍釋卷的星圖觀測指南!

本書為您介紹流星、彗星、極光等,並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觀測流星、彗星的過程,介紹了極光的最佳觀測方式與地點,引導愛好天文學的讀者領略星空的神奇與偉大。

看到流星——趕緊許願。先不說有沒有道理,就當今的生活環境而言,能看到流星也算是一件蠻「奢侈」的事情了。一是由於「糟糕」的天空狀況,高樓大廈的夜景早就遮掩了那微不足道的星光了;二是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還有多少人,哪怕是駐足一分鐘抬頭看天空,去找一下流星,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自然呢?

「奢侈」一下

不過,我勸你還真的要時不時地去「奢侈」一下。城市的夜景很美,那伴隨著人類多少的辛勞和酸甜苦辣呀;流星的光很微弱,那是自然的激發和真情的釋放,都值得欣賞。進步的文明帶來新時代,可我們也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看著劃過夜空的流星,思索一下自我,思索一下社會,思索一下人生。

流星真的能幫人實現願望嗎?如果說這只是人們美好的幻想,這只能產生心理安慰的作用。可是,流星許願的說法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呀!是不是確有其事呢?查閱國內外的相關資料,並沒有找到很具體、直接的有關「流星許願」的說法,這裡,我們只能根據古人的一些傳說去猜想一二。

中國流星傳說

在古代中國,流星是天神的使者,有句話就叫「快步流星」。這大約是由於流星代表了一種「(快速的)時間經過」,即從出現到消失的時間甚為短促;唯其短暫,且形態、軌跡各異,光澤、色彩多變,方才顯示出它的「神祕」意義,才配得上做天神的神祕使者。

中國古代的大占星家李淳風說過:「流星者,天皇之使,五行之散精也。飛行列宿,告示休咎。若星大使大(星大則其所負『告示休咎』之使命亦大),星小使小。星大則事大而害深,星小則事小而禍淺。」中國的哲學思維,以及事物的基本組成,都來源於陰陽演化出的「五行」。而五行的具體代表就是天上的五大行星,它們的出沒和運行揭示了人世間的吉凶禍福。

那麼,怎麼「通知」地上的人們呢?流星呀,它很快、很及時,帶著五行的「警示」,飛躍各個星宿,向人們傳達上天的懿旨。至於為什麼說「星大則事大而害深,星小則事小而禍淺」。是因為古人一直把流星、彗星之類的快速運動的天體看成「災星」吧。

耀眼的流星

流星一詞在英文中有3種說法:shooting star、falling star和meteor。Meteor一般用在天文學,比如流星雨就是meteor shower。「Falling star」則有點「日薄西山」的意思,中國人看到「流星」想到的是生命的稍縱即逝,由盛轉衰,看來外國人也如此想,看到流星許個願,這個願就能圓,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吧?

當流星落下的最後時刻,我們說出願望,這個願望就會跟著升起來的那道「希望之光」被帶到天上去。據說,「日薄西山」的後一句是「來日方長」。來日方長譯成英文是:The coming days would be long,這個太直白了,不夠「文青」;喜歡這樣譯:There will be ample time;或者下面這句最能表達我們的意思:Tomorrow is another day。

「Shooting star」就是在明確地表達我們會有不一樣的一天,會有不一樣的情況發生!「Shooting star」和「falling star」差不多,都表示「流星」的意思,但它是從「射擊明星」轉化過來的,也有「break into another world」或者「sparkling」(耀眼)這種積極的含義。

天空現象

流星是太陽系中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塊(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圈,與大氣摩擦燃燒產生的光跡。

流星一詞來自希臘語「meteoron」,意思是「天空現象」。指的是我們看到流星體劃過時留下的光帶。一旦流星體與地球相撞,流星體就會與大氣摩擦產生一道光跡,如果沒燃燒完,落到地面的流星體就成了隕石(石)。

流星與隕石

流星體的質量普遍很小,比如產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體直徑約0.5公分,質量約為0.06mg。大多數我們看見的流星體直徑在0.1~1公分之間。當地球穿越它們的軌道時,這些顆粒就會進入地球大氣層。由於它們與地球的相對運動速度很高,達到12~72km/s,這是(42±30)km/s的計算結果(流星體速度±地球公轉速度),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摩擦而燃燒發光,在夜間天空中表現為一條光跡。若它們在大氣中未燃燒盡,落到地面後就稱為「隕石」或「隕石」。

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單個流星的出現時間和方向沒有什麼規律,又叫偶發流星。

夜中星隕如雨

在各種流星現象中,最美麗、最壯觀的要屬流星雨現象。當它出現時,千萬顆流星像一條條閃光的絲帶,從天空中某一點(輻射點)輻射出來。流星雨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命名,如仙女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等。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著名的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寶瓶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等。

中國在西元前687年就記錄到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隕如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流星雨的記載。流星雨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它們往往在每年大致相同的日子裡出現,因此它們又被稱為「週期性流星雨」。

隕石的種類

未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在地面上,稱為隕石。根據隕石本身所含的化學成分的不同,我們大致把它們分為三種類型:(1)鐵隕石,也叫隕鐵,它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2)石鐵隕石,也叫隕鐵石,這類隕石較少,其中鐵鎳與矽酸鹽大致各占一半;(3)石隕石,也叫隕石,主要成分是矽酸鹽,這種隕石的數目最多。

隕石包含著豐富的太陽系天體演化形成的早期資訊,對它們的實驗分析將有助於探求太陽系演化的奧祕。隕石是由地球上已知的化學元素組成的,在一些隕石中找到了水和多種有機物。

隕石的年齡

這成為「是隕石將生命的種子傳播到地球的」這一生命起源假說的一個依據。透過對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隕石的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

隕石可能是小行星、(矮)行星、大的衛星或彗星分裂後產生的碎塊,也可能其本身就是太陽系的一種早期成分(比如星子),它能為我們帶來這些天體的原始訊息。著名的隕石有中國吉林隕石、中國新疆大隕鐵、美國巴林傑隕石、澳洲默奇森碳質隕石等。

隕石砸中人

隕石撞擊據說是造成數百起(天外)傷害事件的罪魁禍首,最早得到科學家證實的一起發生在1954年,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安妮被一塊重約3.6kg的隕石擊中,當時這塊隕石穿過她家的屋頂,從收音機上彈了下來,安妮當時正在睡午覺。

1985年刊登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估計,隕石撞擊地球且砸中人的機率為每年0.0055%,或是每180年發生一起這樣的事件。(昀恬/輯)

《流星迷蹤》
作者:姚建明(科普作家)
出版社:崧燁文化

其他書訊:

《伊朗的靈魂》
作者:勞拉‧席科爾(美國記者)
出版社:貓頭鷹

1979年伊朗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一夕之間從親美的世俗國家變身成西方國家眼中保守封閉、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有人說,這是美國刻意操弄的刻板印象,但為何伊朗國內卻有許多不滿的聲音?

本書作者親訪伊朗的知識份子與異議人士,重述伊朗革命後四十年的歷史。帶領讀者一起探索,這些宗教思想家、政治人物、文人、記者、社會運動份子和一般民眾,用盡全力思索,不顧一切奮力與自身政府對抗,究竟是為了換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脈診入門基礎》
作者:周幸來(中醫師)
出版社:大展

中醫脈學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言脈論脈者不勝枚舉。但有些文字艱澀難懂,有些理論高深莫測,其精華論述更難閱其詳,往往使初學者不知所云,無所適從。

本書介紹了脈診基礎知識和辨脈診病,內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易記易用,重點突出,文字通俗,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基層醫生、青年醫生、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眾多自學者、中醫愛好者的一本有實用價值的參考書。

《造訪西元一世紀的耶穌》
作者:陳嘉式(牧師)
出版社:橄欖

以往閱讀聖經時,很常把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當作故事記述或是語錄彙整來看待,對新約聖經成書的認識,也是停留在由一群人編彙而成。直到十九、二十世紀,才有學者開始以歷史的角度去查考耶穌。

閱讀陳嘉式牧師的著作《造訪西元一世紀的耶穌》,可從中感受到這本書不只是透露對信仰對象的追求,更是想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中,將「耶穌」有血有肉地刻畫在讀者眼前:耶穌不只是寫在聖經或歷史書中,更是曾與我們同活在一地球上。

書中循序漸進地按照聖經內容,佐以解經大家的文獻,將耶穌在世的人生足跡,建立出合乎歷史法則的生平;條理清晰地根據福音書記載,將耶穌的傳道事工並教導,整理出跟隨者告白其為基督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