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

醒報編輯 2022/10/26 18:58 點閱 2290 次

沒有人真正瞭解莎士比亞的確切出身。然而,不容置疑的事實是:莎士比亞出身於一個社會底層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賣肉的屠夫兼牧場主。孩提時代,家裏人希望他將來成為梳毛工,其他人則斷言他是塊學校看門人的料,往後至多成為替人代寫文書的捉刀人的助手。

莎翁的身世

他似乎真的不像是只適合幹一種事情的人,而是整個人類的縮影。由於他對海洋事務的遣詞造句是那麼準確精當,以至於一位職業海軍作家竟然宣稱他過去肯定是個水手;而一位神職人員則從莎翁著作中所顯示出的種種內在的跡象推斷出他很可能曾是個牧師的秘書;一位出色的鑒馬伯樂則堅持認為他必定曾是個馬販子。

莎士比亞真可謂是個演員。在他的人生歷程中,他「扮演了無數角色」;他從自己經歷和觀察到的廣泛視野裏收集、貯藏了無數豐富多彩的各種知識。在任何一個事件中,他都是一個細心好學的學生和刻苦的工作者。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仍然對英國品格的形成繼續發揮著強而有力的影響。

逆境中求生存

在普通勞動者的陣營裏產生了工程師布蘭德雷、航海家庫克和詩人伯恩斯。泥瓦工和砌磚工可以以本.約翰遜而自豪,他在倫敦的林肯法學院大樓裏工作的時候,手中拿著鏟灰刀而衣袋裏裝著一本書。

此外,成為工程師的愛德華茲和德爾福特,成為地理學家的休.米勒,成為作家和雕刻家的阿蘭.卡林漢姆等人都是泥瓦工們引以為自豪的榜樣。在眾多傑出的木匠中,我們發現了建築師伊利戈.瓊斯,天文鐘製造者哈里遜,生理學家瓊.亨特,畫家羅姆雷和歐比以及雕刻家的約翰.吉卜生。

拉格朗的磨煉

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拉格期日的父親在都靈擔任戰時財務主管。然而,他父親的多次投機活動把家產全部賠盡了,導致他的家庭重回貧窮的深淵。功成名就以後,拉格朗日還習慣於把他的功名和幸福歸功於當初艱難的生活條件對他的磨煉。
「如果當初一開始我就富裕的話,」他說:「我很可能成不了數學家。」在用自己的勤勞和創造能力戰勝貧窮的厄運而取得輝煌成就的個人傳記方面,外國人的數量絲毫不比英國人少。

提升社會底層

在藝術界,我們看到了克勞德,一個糕餅師傅的兒子;吉福斯,一個麵包師傅的兒子;利奥破德 •羅伯特,一位鐘錶製造商的兒子:海頓,一個輪子修理工的兒子:而達格爾勒則是一位歌劇舞臺上的畫家。格雷戈里七世的父親是個鋸木匠:薩克特斯五世的父親是一個牧羊人;阿德利安六世的父親是個窮困潦倒的駁船船員。

孩提時代,阿德利安甚至無力支付學習的照明費用,只好借助街道上的燈光和教學的火把完成他的功課。這表現了他未來終於成為傑出人物所具有的那種吃苦耐勞和勤奮的精神。

在法國、英國及其它國家所湧現出來的上述一系列事績,即通過憑藉自己堅忍不拔的努力和充滿活力的奮鬥,從而把自己從最低微、辛勞的社會底層提升到對社會發揮作用和影響力的社會上層的傑出地位,這類事例是如此眾多而廣泛,以至於這種情形再也不能被當作是生活中的例外情況看待了。

出身低賤的議員

在國會議員中還有一批同樣出身低賤的人仍然健在。林賽先生是眾所周知的船舶業主,直到最近還是桑德蘭地區的國會議員。一次,在回答政敵對他的攻擊時,他把自己生平中的一個樸素的故事告訴了威蒙斯選區的選民。

14歲時,他就成了孤兒。當他離開格拉斯哥,前往利物浦的時候,他身無分文,連盤纏也沒有。船長同意帶他走,但他必須提供勞動作為交換,即這孩子必須在輪船上為蒸汽鍋爐不斷鏟送煤,以換取他此行的路費。

辛勤實幹走向成功

到達利物浦之後,整整七個星期,他找不到工作。這段日子,他忍饑挨餓,住在茅草屋裏,幾乎要絕望了。直到最後,他終於在一艘船上找到了容身之所;他上船當了童工。

由於他良好的品行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19歲之前就被提升為船長。23歲時,他退出了海上作業,從事岸上業務。之後,他進展很快。「我興旺發達了!」他說:「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恆的工作,以及時刻堅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偉大原則,我走向了成功。」

個人的辛勤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任何一種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情品行無緣。

富裕閒適難有朝氣

即使一個人出生於富貴和社會上層之家,他若想獲得穩固的社會聲望,也得靠努力的作為才能成功。因為,雖然幾英敏的土地可以傅承給後代,知識和智慧卻無法傅承給後代啊!

富裕之人也許可以僱用別人為他們幹活,卻不可能通過這些人的勤奮,獲得這些人為他們幹活的思想,或者從中買到任何形式的自我教養之成果。事實上,任何事業之追求中的優秀成就,都只能通過辛勤的實幹才能取得。

可以這麼說,富裕和閒適對一個想達到最高教養的人來說,是毫無必要的束西。安逸閒適和奢侈浮華的生存狀態無法把人訓練成艱苦奮門或敢於直面艱難險阻的人,也不會喚醒人們認議到朝氣蓬勃、精力充沛和有效的行為在生活中所煥發。

財富不會使人幸福

實際上,貧窮非但不會導致不幸和痛苦,通過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自助實幹,它也許會轉化成一種幸福;它能喚起人們奮發向上的激情,並為之勇敢地戰鬥。
在這種奮鬥的過程中,某些意志薄弱者也許會通過自甘平凡或墮落,換取閒適、安逸。反之,那些精神健康和心靈堅定頑強的人則會從中獲取他們的力量、信心和勝利。

培根說得好:「人類沒有很清楚地理解他們的財富,也沒有很深刻地理解他們的力量。對於前者,人們竟把它信奉為無所不能的東西;對於後者,人們又大不把它當一回事,對自己的力量太缺乏信心。自力更生和戰勝自己將教會一個人從他自身力量的水池中汲取動力,從自己的力量中品嘗到香甜的麵包,學會正確地勞動以供養自己的生活,並認真地擴展服務於自身之職責的美好事務。」

富裕對貪圖安逸和自我放縱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誘惑;尤其對那些被欲望所駕馭而缺乏自制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那些出身於富貴人家的人,絕大多數仍然能夠在他們這一代克勤克儉,積極努力地工作。他們「蔑視享樂而生活在辛勤勞動的時光裏。」一一這是一件榮耀的事。(昀恬/輯)

《自助》
作者:塞繆爾.斯邁爾斯 (社會改革家)
出版社:布拉格文創社

其他書訊:
《學管理就是這麼輕鬆》
作者:徐博年(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趙澤林(專職作家)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

每間公司有10%難纏的人,70%的人成為他們的犧牲品!身為管理者該做的就是讓那剩下的20%的人免受其害,教他們識別出危險人物的方法,並教他們如何去防備。

本書結合多位成功人士的經典案例與各界名人的哲學妙語。全書共分為二十四章,每一章節針對優秀管理者應具備的特質進行詳細剖析,書中包含作者的個人見解,希望能藉由本書讓作者對管理學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生小紀》
作者:馬群林(作家)
出版社:三聯

本書可視為哲學大師李澤厚先生的學術自傳。編撰者馬群林乃李澤厚先生晚年交往最密切的友人之一,馬先生耗費十餘年時間,從李澤厚先生的論著、文章及書信中輯錄出有關內容,經過重新整理、編排和撰寫,並先後三次經李澤厚審閱及修訂,最終成就該書。

全書以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呈現,鮮明直接,淺白易懂,能幫助大眾讀者(尤其是青年學生)了解李澤厚先生的學術生涯和思想體系。書中還收入部份首次公開出版的珍貴照片,如馮友蘭、胡繩、錢鍾書、余英時等人致李澤厚的信函等,彌足珍貴。

《攝影:感知與意識》
作者:楊椀爲(攝影作者)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本書認為,注重客觀和普遍性質的觀點無益於藝術創作,而人亦無法通過科學主義掌握藝術感知。藝術創作的感知往往依賴人的心靈,由心靈決定物質的存在,由心靈影響肉身和意識的知覺體驗。

藝術藉由人的感性認識才成為可能。所以,本書的論調是經驗主義的,認為藝術的種種知識只能來自創作者個人的生活實踐和主觀的感官經驗。因此,本書注重主體性之表達,強調個人世界觀,反對作為體制的攝影、繪畫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