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中立教育新模式 恐影響子女身心

簡嘉佑 2022/10/04 16:04 點閱 16875 次
愈來愈多家庭採行「性別中立」的育兒模式,如不要跟孩子說他是男孩還女孩,盼兒童能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並培養多元探索的興趣。(網路截圖)
愈來愈多家庭採行「性別中立」的育兒模式,如不要跟孩子說他是男孩還女孩,盼兒童能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並培養多元探索的興趣。(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愈來愈多家庭採行「性別中立」的育兒模式,如讓孩子自行選擇各種玩具,自主探索多元興趣,且不加以斥責。但學者擔心已經有些孩子在該育兒模式下出現了焦慮感,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身心狀況,不該只是一味執行,更不能把「去性別化」的意識形態加諸於孩子身上。

突破性別的窠臼

BBC》報導,許多人童稚時期都是在長輩的性別刻板印象中長大的,如女生喜歡粉色系的玩具、應該要穿裙子等。但隨著性別得到愈來愈多的討論,這群人成為父母時,也常選擇性別中立的教育方式,試著擺脫過往的刻板印象。

具體的教育方式包括,避免向小孩談論到性別問題,甚至不讓孩子知道男孩或女孩的概念,並提供各式各樣的服飾與禮物,從火車玩具到芭比娃娃、從連身長裙到牛仔套裝,供孩子自行選擇。

該家庭教育模式的支持者認為,除了突破刻板印象之外,更能讓孩子養成多元探索興趣的能力,不受限於「男孩子不能學縫紉」、「女孩子不能打籃球」的窠臼。此外,孩子也能接受世界上不是只有「性別二元論」,還有許多不同樣貌的人存在,一位家長就強調,「除了讓孩子探索自己想要的狀態,也能教導他們心胸更加開闊」。

孩子變得更焦慮?

然而,目前仍只有少數家庭選擇進行新興的性別中立教育,在樣本數不多的情況下,難以探討該教育模式對孩子或社會的影響。長期與此類家庭合作的心理治療師瓦邁爾說,並非所有孩子都對性別中立教育有正向回應,如一些孩童在缺乏身分認同時,反而出現了焦慮與不確定的反應。

他強調,該教育模式的立意良善,希望讓孩子能夠自由探索世界,但父母也要注意到不要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加諸在孩子身上,如灌輸他們「父權主義是有害的」、「性別二元化是錯誤的」等觀念,重點在於永遠聆聽孩子的意見、並持續觀察他們的狀態變化,而非只是「強行執行」教育計劃。

一位採取性別中立教育的家長馬丁森說,在我們長輩那一代,還沒有人能夠意識到性別議題,也導致許多人深受霸凌、歧視之害,「但當我們為人父母,我希望性別不會再是困擾下一代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