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衡》善用老人經濟 提高生產力

林建甫 2022/09/11 16:30 點閱 3013 次
面對現今高齡社會,老人也可以走出家庭,為社會提高生產力。
面對現今高齡社會,老人也可以走出家庭,為社會提高生產力。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又轉為高齡社會。國發會最近宣布邁入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 2025 年不變,但「老化程度稍有增加」。

關心老化的未來

面對這樣的情境,政府以遺贈稅及菸稅來擴大長照財源,加速推動長照2.0,並將建構社區化、普及化與在地化的長照體系,修訂《長期照顧服務法》,同時也將積極打造「高齡照護的黃金三角」,希望使老人在經濟、健康、生活三方面都得到適當照顧,協助照顧人員或家屬,提供更有效率及品質的服務,以達到「健康老化」、「在地老化」、「活躍老化」的願景。

這樣用心的規劃,值得欣喜。但善用老人經濟,更可以讓台灣的經濟更上層樓。以供需來分析,更能夠直視問題核心。

善用老人經濟

從供給端來看,老年人的數量增加,將影響勞動市場。在過了退休年齡之後,人們若繼續工作或創業,可以視為新的勞動供給,可以貢獻社會經濟,並推動經濟增長。這主要是拜科技之賜,讓人類健康狀態大幅改善。很多人年過六十仍神采奕奕,工作的意願強。

老年人繼續工作的動機中,財務狀況並非唯一原因,不少人是藉由工作的挑戰、規律的生活,更加健康,也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二十世紀中後期,工業化國家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占比的提升使得社會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北歐及日本社會就走在我們的前面。我們可從這些國家來取經。

銀髮族新商機

從需求端來看,老年人的數量增加將進一步推升細緻化的需求,帶動大量新產品和新服務的形成與推廣。那些採用技術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以直接、間接的方式形成和改變市場,創造出新的需求。

例如銀髮族因為體力上無法搬運的重物,甚至體積龐大的物品,宅配到府也成了最佳的服務。網購省時省力,逐漸成了銀髮族的最愛。日本零售通路巨擘永旺(Aeon),在2014年推出針對55歲以上祖父母熟齡族群的生活型態與需求的G.G Mall商城,館內設施均以長者需求為上,例如標示採用大字體,也提供各種複合式的服務。

為幫助早睡早起的老人,商城每天早上7點開門營業,並推出各種健身與休閒活動。而針對愛孫心切的爺奶,也推出金孫折扣卡,並提供多元的高齡者生活支援服務。

老年人力是生產者

長壽時代的來臨必將創造出嶄新的老人經濟。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生產與價值創造,也可發揮潛在的老年人力資本價值。這一現象或過程將不同於之前嬰兒潮或移民時代社會創造的人口紅利,而是前所未有的銀髮經濟紅利。老年人不是米蟲,不是單純消費者,可主動參與社會生產過程,扮演生產者的角色。台灣面臨少子化,移民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就可能要靠老人的勞動參與來化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