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網路成癮》

醒報編輯 2022/08/08 20:09 點閱 2527 次

青少年的心智尚未發展成熟,控制力和判斷力薄弱,容易受網路遊戲聲光刺激和得分晉級的吸引。過度使用這些新的發明,不但造成了青少年的生理與心理的不良影響,更因此導致親子或師生關係緊張,甚至於家庭失和。

本書作者包括了12位國內兒童青少年精神專業領域的專家,包括了醫師、臨床心理師及學校輔導老師,分別就自己的專長撰寫一個章節,可說結合了最新的醫學新知與各專家臨床實務經驗,非常值得閱讀。最後一章加入了關於元宇宙的介紹,希望讀者對於網路虛擬世界的未來發展有所了解,將可更有效的掌握未來科技及有效的與青少年溝通。

「老師,我的孩子在疫情過後就跟我們要求要用電腦上網,說作業報告有很多要完成,但我們每次都抓到他在跟朋友聊天,限制他使用網路就吵架,甚至威脅我們斷網他就不想上學,怎麼辦呢?」

青少年對網路的依賴

隨著5G世代的來臨,網路世界越來越便利,手機更幾乎成為人人必備的生活工具。對這個世代的青少年來說,網路是從小陪伴他們長大的產物,網路不僅是他們主要的娛樂來源,更是青少年人際網路連結的重要管道,沒有了網路,有時似乎就和同儕斷了聯繫,缺少隸屬感也就少了上學的動力。

再加上2021年5月臺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的影響,學校的實體課程改為線上,原先的社交和戶外活動受到限制,青少年對網路的依賴從「需要」變成「必須」,更增加其網路成癮的風險,學校老師在處理青少年因為網路成癮而產生的家庭、課業、人際甚至拒學的問題上都面臨極大的挑戰。

束手無策的家長

在學校輔導現場常見到許多面對孩子網路成癮卻束手無策的家長。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沉迷網路行為時已失去影響力,不管對孩子來軟的、來硬的都無法發揮效用,親子無法雙向溝通,關係形同斷裂。

有些家長則是不想當壞人,不想破壞親子關係,希望藉由學校老師來規範孩子,但這其實也只能維持表面的和諧,卻無法真正解決孩子的困境。不管哪一種都突顯出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因此學校教師在面對孩子的網路成癮行為時,亦不能忽視家庭系統中親子關係的影響力。

探討成癮的原因

學校老師在面對網路成癮的學生要能夠提供協助,就要先了解孩子會產生成癮行為背後的意義。成癮行為的產生是「果」,究竟造成這個行為的「因」是什麼?孩子為何會枉顧父母師長的規勸,硬要遁入虛擬世界之中?這往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夠讀懂孩子沉迷網路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找到合適的方法與策略,給予協助。

人們在遭遇困難時,其實都會出現想要解決問題的行為,但是若問題大到無法招架,就只能轉而解決問題帶來的痛苦情緒,但因應痛苦的方法如果不適當,往往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困境。

龜縮在虛擬世界

青少年階段的孩子亦是如此,當他們在生活中遭遇到困難的時候,一開始也會企圖想要自己解決,但是當超乎他們能力無法有效解決時,他們也會想要從困難帶來的痛苦中逃脫,而虛擬的網路世界往往就能扮演這個角色。

青少年沉迷網路的型態,不論是網路遊戲、社群聊天、觀看影片、購物拍賣、色情媒體等,長時間過度且無法控制的使用,其實有可能是他們在現實中遭遇了無法因應的困境,又不知道如何向身旁的同儕或大人表達,只能逃避到網路的虛擬世界。

網路滿足心理需求

在這些網路活動中青少年可以暫時忘掉現實生活帶來的煩惱,例如:課業壓力、學業成績低落、交不到好朋友或被同儕排擠、和父母關係緊張衝突、被老師針對討厭、情感關係失落等。

多元且精彩的網路世界卻反而能夠提供他們這些煩惱背後心理需求的滿足,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人際隸屬感、可支配感、可控制感,甚至能夠盡情地選擇做自己,久而久之又沒有替代的方式,就只能選擇繼續依賴網路來逃避現實困境了。

父母或師長若只是把孩子沉迷網路的行為解釋是「手機」、「網路」、「電腦」所害,因此限制手機,關掉網路,沒收電腦,卻沒有真正好好理解孩子在面對現實世界所遭受的痛苦,那可能就是剝奪孩子一直以來習慣用來因應現實困難的方式,不僅沒有真正解決孩子所面對的困難,反而讓他們更加的憤怒與挫折。

青春期情緒起伏大

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處在狂飆期,受到荷爾蒙因素的影響情緒也較為不穩定,教育現場常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有衝動、易怒、鬱悶、無聊乏味等感受,更需要父母和師長更多的包容與接納。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青少年正處在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的階段,在邁向成人獨立自主之前,比起父母或師長,更渴望獲得同儕的認同。

渴望同儕的認同

國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常會煩惱交不到朋友,在學校分組的時候落單,更擔心被霸凌。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挫折與焦慮,可能會造成青少年的低自尊,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於是選擇到較不具威脅、可以不需顯露真實身分的網路世界來與人互動。

截然不同的網路世代

網際網路的興起、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發明,將人類帶到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不論是知識的獲得、人與人的連結溝通、休閒娛樂方式……等,都起了重大的變化。現今的青少年,一出生就生活在與網路連結的年代,他們從小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面臨的挑戰與考驗,與他們的父母、祖父母、老師非常的不同。

新手父母沒有學過如何訓練孩子使用這些新興的科技產品,老師或各相關專業人員也沒辦法預知這個新發明會給這一代青少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於是各式各樣的狀況接連發生了。尤其是最近這兩年,因為COVID-19疫情大流行,不得不限縮了人與人的實質接觸,也讓網路的影響更加深遠。

網路成癮治療

網路成癮的治療模式,因每位孩子的狀況不同,考量是否合併有一些精神疾病,處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需要個別化的處理。治療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療、行為治療以及家庭的介入等,都有被提出。

另外,除了精神醫療專業團隊的協助外,學校及家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家庭、學校及醫療團隊若能結合成一個合作無間的保護網,從各個層面去幫助這些青少年,改善的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瑩霏/輯)

《戰勝網路成癮》
作者:楊淑涵(中山女中教師), 徐如維(精神科醫師)等人
出版社:暖暖書屋

其他書訊:

《瘋狂忙碌拯救法》
作者:曾娜‧艾芙瑞特 (國際性領導教練)
出版社:大塊文化

如果我們把時間、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錯誤的事情上,我們將永遠無法取得我們所渴望的成功或幸福。我們需要學會把力氣花在真正值得我們付出時間精力的人事物。

本書作者曾娜‧艾芙瑞特是國際級領導力教練和組織心理學家,輔導對象遍及全球各大企業,她從自身數千小時的輔導和演講中,汲取了造成我們罹患生產力自主失調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的經驗,以非常詼諧又簡單直接的方式介紹許多重要實用的概念,幫助窮忙但低效的讀者,教你成為高效率的工作者。

《害羞內向的人,這樣說話增加好感度》
作者:五百田達成 (心理諮商師)
出版社:幸福文化

有時候你怕說出來別人覺得你小氣,有時候你不想把氣氛搞得太尷尬,但正是因為你太會察言觀色了,才導致你常常無法說出你想說的話。

本書中面向這些害羞內向的人,具體介紹了想「拒絕他人」、「請託別人」、「提供意見、」「向他人道歉」、「安慰他人」時如何說出你難以說出口的話。一共五個章節,共有108模擬句的實況演練,只要妥善選對回應的話語,害羞內向的人也能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不用再自己偷偷內心上演小劇場。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
作者:陳晉興(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 梁惠雯(資深媒體人)
出版社:天下文化

肺癌是「晚期發現率」及「醫療支出」皆為最高的癌症,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因而被稱為「臺灣新國病」。

本書由亞洲肺癌手術權威陳晉興醫師、專業醫藥記者梁惠雯共同撰著,解答診間最常遇見的肺癌迷思,介紹最新的肺癌療法與用藥知識;分享十位肺癌病友親身抗癌的溫暖呼籲與珍貴啟示;並傳達最核心且全面的肺癌預防保健知識。希望能幫助國人知癌防癌,超前部署,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