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鳥瞰〉升息股災 吹皺保險公司一池春水

李沃牆 2022/07/31 12:21 點閱 2091 次

大環境不好,企業會倒,銀行呆帳增加,國家也可能出現危機,更何況保險公司?君不見,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雷曼兄弟倒閉,當時在台擁有子公司南山人壽的AIG(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也面臨空前危機,後因「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而幸運地起死回生。

國際金融市場連月來動盪不安,身處世界村的台灣也難置之度外。

財務危機早有先例

上市紡織廠如興(4414)發生財務危機於7月27日起被證交所打入全額交割股,不僅投資人,連國發基金投資的14.8億(台幣,以下同)都可能血本無歸。

另一件引發喧騰報章的,就是南山人壽第1季淨值為3,235億元,遠較去(2021)年底的5,115億元短少1,880億元,第2季有可能跌破千億元。保險局甫公布6月底壽險公司自結淨值為1兆2,555億元,較去年底蒸發1兆4,667億元,淨值比僅約3.8%,創2011年歐債風暴後新低點。

國內保險公司出問題早有先例,1970年的國光人壽成為台灣第一家破產的壽險公司,而國華、國寶、幸福、朝陽等四家問題壽險公司自2009年起陸續被接管。國人偏愛買保險,每人平均有2.6張保單,然應注意的是,今年進入升息循環以來,保險業正危機四伏。

理賠創天量

一.防疫保單巨額虧損:根據金管會7月26日所公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為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達319.4億元,近一週內理賠金額竟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且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更是總保費收入的逾7倍,目前還在增加中。

二.升息、股災導致淨值大幅減少:在財報定義中,業主權益就是淨值,即資產扣除負債。保險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向要保人收取保費,然後將收取的保費拿去投資股票、債券及基金,或是商用不動產,放款,藉以賺取股息、利息及資本利得,還有租金。其主要成本就是保險責任與理賠、佣金及各項後勤支出。

海外投資不彰

因此,保險公司的資產項包括現金,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以及不動產等;而負債項則包括保單、應付債券、金融負債、應付款等。面對高通膨,美聯準會及全球主要央行已進入升息循環因應,然聯準會升息後,美債10年期殖利率一度衝破3%,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再加上俄烏戰爭讓部分投資俄羅斯債券的壽險公司面臨評價減損。

依現行會計制度(資產項採IFRS 9,負債項採IFRS4,二者評價基準不同)。升息對資產面影響,必然會反映壽險業持有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價格下跌則會產生未實現評價波動使淨值減少。另一方面,保險業海外投資股票及債券累積金額逾20兆,今年以來股市受俄烏戰爭及央行升息等重大利空影響,以致海外投資績效不彰。

紛紛申請增資

面對危機,保險業該如何因應?據金管會統計,5月壽險業虧損71億元,累計前5月稅前盈餘大幅下降至1,695億元、年減23.6%。按保險業監管規定,若是因為投資導致虧損、造成淨值縮水,那就勢必得增資。

金管會統計近5年來,壽險業已增資金額達 4,282 億元。今年6月初,已有新光人壽、台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第一金人壽及一家外商分公司等5家壽險業的增資申請,這波增資金額合計超過200億元。

再者,待升息正面效益顯現及股債價格回升,或是會計制度調整、股債市回升也有助於淨值的改善。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金融局勢變化如白雲蒼狗,風險無所不在,無論是個人或企業,唯有做好風險管理,才能趨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