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在職碩士專班制度 漏洞百出

醒報編輯部 2022/07/27 18:30 點閱 2404 次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爆發在職碩士專班論文涉嫌抄襲爭議,不但傷害台大的學術聲望,更暴露台灣高等教育政策的種種缺失,以及政商人士為追求名位,棄守誠信、輕視道德的虛偽風氣,值得好好找出問題的癥結,檢討高教政策的弊端,讓社會風氣回到正軌。

回流教育

台灣在民國80年代之前,進入大學確實是競爭激烈,要深造碩士、博士更是極端困難。但在廣設大學之後,供給創造了需求,累積多年工作經驗的也想回到學校充電加值,以致回流教育應運而生。

從民國87年開始招收在職碩士專班,由於在職專班任課老師的鐘點費較高,學校又能自籌管理收支,公私立大學立即快速擴充,在職碩士生最高峰的99年還超過6萬人,最近幾年也在5萬人上下。

學位至上的假象

早期的在職碩士專班,讓有實務經驗的在職生和理論紮實的教授互動,尤其是商管領域,確實發揮教學相長的效果。

但隨著領域的擴充,學生人數的暴增,反而讓一些政商人士藉由在職專班和老師拉關係,又可「洗學歷」,營造「官大學問大」的虛榮假象,指導政商學生的老師也可以在政界、商界獲得前途無量的發展,當然就會產生黨政高官教授超量指導政界學生,對無學術能力的學生抄襲作假視而不見,甚至配合放水的不道德事件。

於是,在職碩士專班的形象一夕之間崩解,高等教育品質也受到大眾的質疑,只能怪這些涉足政商的師生,忘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用不道德、無誠信的勾結作為,污染了整個學界,甚至讓社會風氣和文化水準沉淪。

教育預算太低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務實的趁機檢討高教政策的種種缺失。修憲將保障教育經費的條款廢止,使得台灣的教育預算偏低(111年中央總預算,教育支出僅占13.7%,低於國防的15.9%、社會福利的25.7%),學費又不合理的便宜,以及大學老師的待遇(教授每小時955元,講師695元)是全世界最低,這些因素糾結產生的惡性循環,才是在職專班應運而生,旋即弊端叢生、盛極而衰的癥結。

也難怪,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搶奪生源已讓高等教育陷入困境,公私立大學在一般學制下收入又即為有限,難為無米之炊,不得不巧立名目,廣設在職碩士專班,將來還會有在職博士專班,不但可以開拓生源,還可以取得較高的學費收入,讓學校有更多可彈性運用的財源,來提高老師的待遇。

碩士名不符實

在職者可以透過繳納較高的學費,在修課、考試、寫論文方面減少一些壓力,如果運氣好,還可以和政商關係良好的老師建立關係,高等教育的品質就逐漸下降,最後可能是社會大眾認為在職專班的碩士資格名不符實,虛榮心並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導致學位貶值也是徒然。

有鑑於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建議政府一定要提高教育預算的比例,不得低於國防、社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合理調高學費,搭配清寒學生獎學金、助學貸款,讓大學老師不必為五斗米折腰,更能安心培養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台灣的教育才能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