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確幸的台灣 大一統的企業

醒報編輯部 2022/07/21 20:00 點閱 2084 次
位於市府轉運站,由統一企業集團所投資興建的統一國際大樓(維基百科).jpg
位於市府轉運站,由統一企業集團所投資興建的統一國際大樓(維基百科).jpg

之秋 (資深媒體人)

台灣是個流行小確幸的地方,理論上應該是中小企業為主,才能有更多元的議價空間,不過近來發展的商業模式,卻越來越趨近於大企業獨佔。這很有可能會造成壟斷跟獨佔,甚至會讓台灣的多元精神越來越單一。

誠品交還統一

首先,誠品書店信義店很可能在年底租金到期後,會交還給統一企業。誠品書店的象徵意義不言可喻,可是就算是台灣最大的書店集團,在寸土寸金的信義商圈,依然有著不可承受的租金之重。統一企業最新的構想是收回誠品書店樓層之後,交給自己企業的網路書店博客來經營,雖然同樣是書店,但是無形當中已經讓統一企業的規模繼續擴大,從過去的食品百貨,跨足到網路書店跟實體書店。

信義區的書店印象,是由誠品書店披荊斬棘開創的。統一接手開創書店,是間接讓誠品退出信義圈,也讓信義區的多元性降低。因為現在誠品書店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只賣書,而是參雜了許多不同的櫃位。如果以現在誠品信義店的櫃位跟一般百貨公司的櫃位相比,不但定位不同,客層也是不同,如果未來由統一企業接手,風格可能會趨近於傳統百貨,失去原有的藝文精神。

併購家樂福惹議

另外一個是統一併購了台灣家樂福,這使得統一成了全台流通霸主。在超市量販店領域,台灣目前是兩強對決,除了統一,就是全聯,全聯同樣也是併掉了大潤發。在台灣這樣的市場規模,以兩家大型量販店獨霸下,對消費者未必有利,因為選擇性已經下降。

這邊所謂的降低選擇性,並不是談量販店的的貨品有多少樣,而是量販店可以從上游進貨,到下游定價,全部一條龍。那會讓販賣商品的商家,難以有多元的管道銷貨,很可能會造成定價越來越低,那商家自然營利空間就會降低。

在現代社會,市場規模可以壓低成本,但是過於單一的市場,卻也容易讓消費者選擇性變少,或是壓低了上游廠家的利潤。台灣一向給人的印象就是多元豐富,因此大型廠家之間的併購,都需要經過公平會的審議。公平會在審議過程中,也應當考量到消費者的多元性感受,尤其維持一定數量的競爭者,才能讓商家之間彼此比較,或者經營小眾市場。

試想如果今天全台灣咖啡店,清一色是大的連鎖咖啡店,那何來特色之有?許多受人歡迎的咖啡店,往往都是走小而美,小而精的路線。為的不是極大化市場,而是服務不同品味的顧客。

多元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經濟模式。希望政府在尊重企業的成本控制下,盡可能為台灣留下多元的空間。畢竟文化不只是經濟,更需要一種生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