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獵風者」組裝完成,預計明年第一季就能發射升空!科技部部長吳政忠20日表示,隨著《太空發展法》通過、旭海火箭成功升空與該衛星組裝完成,「台灣正邁進太空元年」;獵風者計畫主持人林辰宗指出,該衛星透過海面反射數據,能算出現在相當缺乏的海面風場資料,加強颱風預報、海象觀測的能力。
台灣的太空元年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表示,「今年是台灣太空產業元年」,包括通過《太空發展法》、規劃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與旭海火箭成功升空。他進一步說,太空預算從前年24億增加到36億,預計明年更會超過50億,都再再顯示「台灣太空產業要真正的起飛」。
他說,隨著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啟動「星鏈計畫」(Starlink),已發射超過2千顆衛星。吳政忠指出,雖然台灣目前衛星都致力於遙測與氣象,沒有注意到通訊衛星,但通訊衛星已形成無所不在的網路商機,尤其在地面上的應用上,台灣更不能缺席,盼企業與商界一同投入,「打造台灣太空產業的新世紀」。
更精準的颱風預報
林辰宗表示,獵風者計畫本來是台美合作衛星計畫之一,但後續遇到美方經費無法確定的狀況,決定自製「全球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受儀」(GNSS),所以才有「獵風者」衛星的誕生。該衛星將負責觀測風向,透過蒐集海面反射的訊號,並進一步推算海向與風速。
他說,此為台灣第2顆自製衛星,台灣就設計了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有超過20家台灣廠商與學術單位參與,自製部分高達82%。林辰宗指出,現在該衛星已經完成組裝,後續進行震動,分離等各項測試,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發射。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楊舒芝表示,傳統衛星容易受到雲霧影響,常常缺乏海面風場資訊。而獵風者衛星能透過GNSS反射訊號,取得海面風場數據,進一步搭配地面雷達的資料,應用於強降雨與空汙檢測,並更精準掌握颱風的結構與強度,增強預報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