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記〉當通膨壓抑不住 先讓財團買單電價

游常山 2022/07/18 14:50 點閱 1918 次

在全球通膨的年代,台灣是中型的經濟體,很難不跟著反應成本,但是避免物價對政治穩定的衝擊,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轉嫁給財團,讓多數民眾不會感受到「荷包失血」的肉痛,若改讓大企業吸收成本,就不影響執政。

台灣因為總體經濟手段的調配,較向基層人民的利益傾斜,所以比起美國,我們受到的通膨衝擊較小。

貧富差距之戰

美國民主黨過去在希拉蕊主張「麥當勞員工時薪十五美元」(大賣場沃爾瑪的店員時薪也在這個行列)而敗退,就可以看出:「貧富差距階級之戰」在北美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實在是很尖銳。果然七月中旬公布的美國最新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9.1%,刷新41年來的通膨紀錄,令人怵目驚心。

經濟搞不好一定政黨輪替,這是民主國家參政者念茲在茲的金科玉律,那麼台灣目前的經濟算不算好呢?台灣的執政黨的施政考慮,傾向底層思維。這次電價調高,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但是住宅一千度用電以下、小店家及低電壓的用戶、六大特殊保護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的用電都不調整。

反核成威脅

電價凍漲由來很久,這次回歸市場機制,主因是因為台電累計已虧損853億台幣,再虧下去成為國營事業大窟窿,積重難返。但電價浮動調整的機制,為何不啟動?背後不說出來的原因是,關於執政黨的「反核」,台電還無法接受。

為了貫徹「非核家園」,執政黨雖傾全力,然而從半世紀前新竹清大就設立「核工系」,核工系友在台電多擔任骨幹主管就可以看出:台電公司內部既有、培養數十年的「擁核」文化,很難短期內就被徹底滅絕,所以有人猜測政府是藉由讓台電荷包大失血,做為對台電公司「由上而下」的規訓手段。

如今「非核家園」的綠色政策,算根深柢固(因為擁核派連公投都過不了),在台灣關於反核,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執政黨這邊。要讓台電由虧轉盈,執政黨還是決定,先讓企業大戶買單,升斗小民的電價還是「凍漲」。

電價應回歸市場

電價上漲的連鎖反應,不是單一食品雞蛋漲價那麼簡單,真的會引全球通膨巨浪誤入台灣,屆時通膨海嘯就會失控。以中鋼公司為例,電費初估年增八億台幣,而台塑集團、鴻海工業等用電大戶,都要乖乖繳出電費,共體時艱。

儘管八億元多出來的電費好像很多,但是換成比例,中鋼公司粗估生產費用年增0.2%,影響有限。從1970年代起,這些大企業被財經官僚,李國鼎、孫運璿等工程師出身的執政菁英,以「幼稚工業」為名,長期以低電價、低水費為誘因,保護半世紀,如今政策的保護羽翼放開,讓電價回歸市場供需機制,也算是台灣正確的財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