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的技術》

醒報編輯 2022/07/17 20:40 點閱 2412 次

一般人對於「內省」的印象,總是和「反省」劃上等號,給人一種追究責任的負面印象。本書作者熊平美香在日本協助領導者學習如何內省。她指出,懂得內省,不僅可以增進自我了解,也能深入了解別人,促使彼此成長,有助於凝聚共識、帶領組織、培養領導力。

內省,可以幫助領導者了解自己和別人「為什麼這麼說、這麼想」的原因,進而促成對話、形成共識、達成目標。不僅個人受用,也能協助別人和組織成長,更是學習各種技巧的基礎能力,也是因應變化、持續進步必備能力。

內省的本質

雖然內省具有將各種經驗轉換成學習成效,幫助自己不斷升級的效果,但如果只是盲目地內省,就無法得到實現理想所需的智慧與靈感。此時我們該重視的是內省的品質。

在實踐內省之前,讓我們先了解「認知四種組合」。「認知」是一切的基礎,而這個組合則是整理「認知」的框架。

升後設認知力

這個框架的目的在於提升後設認知力(認知已認知的事情)。我們對任何的事實或經驗都有屬於自己的判斷與意見,而當我們將這些判斷或意見拆解成「意見」、「經驗」、「感受」和「價值觀」,讓這些判斷或意見變得更具體,就能從不同的面向深入探討自己的內在,思想也將變得更加靈活。

認知是心理學的用語,意思是「感知外界的對象,判斷這個對象是什麼」的過程。或許大家還不熟悉「認知」這個詞彙,但其實這跟呼吸一樣,是我們一出生就不斷實踐的行為。

認知(感知與判斷)的例子(感知)眺望早晨的天空↓(判斷)今天是晴天啊。
(感知)根據上司的表情↓(判斷)今天上司的心情似乎不錯。(感知)看過資料之後↓(判斷)在有價值的部分畫線。

經驗、認知與意義

舉例來說,我們在檢視過去的經驗時,之所以會決定要回顧哪些經驗,以及賦予這些經驗某些意義,全是由我們的認知決定,所以當我們的認知產生偏誤,那麼不管花多少時間實踐內省,也無法得到真正重要的收穫。

認知(感知與判斷)有「透過經驗形成的『價值觀』進行」的法則。美國教育學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曾以「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圖1–2】)說明這個認知的機制。

認知是從事實與經驗之中,感知某項特定事實的時候開始的,而我們會根據過去的經驗或知識所形成的觀點判斷在此時感知的事實。當我們對感知到的新事實進行判斷,就會透過這些經驗重新形塑與豐富原有的觀點。

認知的四種組合

組織學習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在其提倡「學習型組織」組織論之中,將透過推論階梯形成的觀點稱為「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前面介紹的「意見」、「經驗」、「感受」和「價值觀」的「認知四種組合」,就是讓這個心智模式具體成型的工具。

接著透過簡單的事例,介紹「認知四種組合」是如何打造心智模式的吧。比方說,讓我們思考對狗的「好惡」,也就是對狗的認知。

印象形成因人而異

喜歡狗的人有可能會養狗,也可能很疼愛狗,而這些正面的經驗會形成「狗很可愛、很療癒」的觀點,也讓這些愛狗人士一看到狗狗就想接近牠們。反觀那些討厭狗的人,可能曾經被狗咬過,被狗追過,所以覺得「狗很危險」,一旦看到狗就避之唯恐不及。

此外,就算經驗相同,對這些經驗的印象也是因人而異。比方說,一起去夏威夷旅行的A與B對這趟旅行的回憶可能就有所不同。最讓A印象深刻的回憶是「在海邊散步」,但B則覺得「水肺潛水」是最深刻的回憶。

用理論解釋差異認知

讓我們試著以「推論階梯」與「認知四種組合」解釋這兩個人的認知。A在海邊散步時,覺得夏威夷的濕度與東京不同,也覺得這樣很舒服。照理說,在夏威夷的海邊散步時,應該會有許多在東京沒有的體驗,例如夏威夷特有的海色或是沙子的觸感。

當A以認知四種組合思考自己為什麼在這麼多的體驗之中,特別在意濕度,就會發現自己特別重視「舒適感」與「清爽感」這類價值觀。

反觀B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水肺潛水的時候,遇到在水中倘佯的海龜。在夏威夷潛水的時候,可以看到在日本海看不到的魚,而且這些魚的顏色都非常鮮豔,說不定還有機會遇到魟魚,清澈通透的藍色大海也讓人印象深刻。

個體經驗與價值觀

為什麼B會在無數個事實之中,特別挑出海龜呢?若以「認知四種組合」思考,就會發現這與B在小學時代學游泳的經驗有關。B在學游泳的時候,感受到「速度感與美麗的泳姿」,而這個體驗成為他非常重要的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在看到海龜游泳的樣子時甦醒。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能夠想像,利用「認知四種組合」進行內省,是提升後設認知的方法。

從無數的經驗之中,認知哪個經驗,對哪個經驗做出判斷與意見呢?在這些意見背後,又有哪些經驗?這些經驗又與哪些感受連結?而這些意見的前提之中,又有哪些價值觀與看待事物的方法?客觀審視這一切就有機會提升後設認知的能力。

難以擺脫的認知

內省的困難之處在於很難擺脫自己的認知。每個人都只會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而在這種狀態下內省,不會得到太多收穫。當我們知道自己察覺了什麼,又做出了哪些判斷(意見),而這些判斷又與哪些經驗、感受或價值觀有關時,我們才有可能從更高的層次俯瞰自己的內省。

試著了解自己的認知框架,才能讓自己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利用「認知四種組合」分享內省的結果,就會更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也會因為人類認知的多元而大吃一驚。所以請不要獨自一人內省,要試著與擁有相同經驗的團體成員或其他人一起內省
了解別人對各種經驗的解釋,也能學到不同於自己的觀點。
(瑩霏/輯)

《內省的技術》
作者:熊平美香(昭和女子大學職涯學院院長)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其他書訊:

《逆思維》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
出版社:平安文化

若想要突破自我限制,就必須建立「科學家」的「逆思維」,打破成規,大膽反思。「科學家」不會讓自己的想法成為意識形態,也不會妄下定論,而是會讓問題帶領我們前進,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明白自己的欠缺與不足。

「逆思維」幫助我們用開放的心態,提升心智的彈性,建立良性的衝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平衡點。真正的「知道」,就是承認自己的「不知道」。只要謹慎思考,凡事再想一下,就能掙脫成見枷鎖,突破認知盲點,掌握永不被淘汰的核心競爭力!

《60秒變身科技小天才》
作者:強.理查茲(童書作家)
出版社:商周出版

現在可用來發電的方式有幾種?摩天大樓要如何對抗強風與地震?潛水艇要如何潛入水底或浮上水面?沒有電話、手機之前,人們要如何傳遞訊息?奈米科技是什麼,又可以應用在哪些地方?

未來我們只要搭個電梯就能從地面升上太空1分鐘掌握知識重點!素養教育的最佳良伴:菁華概念整理、秒懂視覺化圖解以及趣味延伸知識。好讀的文字說明與細緻的視覺化圖解,帶領孩子一窺科學的奧秘,豐富孩子的科技素養!

翻開本書,你將讀到各式科技如何演進,發掘各種發明背後的神奇科學!

《懷孕知識百科》
作者:Heidi Murkoff(作家)
出版社:笛藤

幾乎準父母人手一冊的《懷孕知識百科》推出最新修訂版了!內容收錄了更新、更詳盡的懷孕資訊,從懷孕前的準備、懷孕與分娩乃至產後階段,所有可能碰到的問題都能在本書找到解答。本書也提供了許多實用資訊,希望幫助準父母順利渡過妊娠期,生下健康快樂的寶寶。

本書不僅適合所有準父母閱讀,更是醫護人員必讀的好書,希望幫助準父母們少點擔心,多些安心,愉快地迎接寶寶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