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減緩 品牌紛轉往國際發展

莊瑞萌 2022/07/14 15:20 點閱 2625 次
圖說:中國品牌開始進駐美國後,營業額持續上升。(Photo by baka_neko_bak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圖說:中國品牌開始進駐美國後,營業額持續上升。(Photo by baka_neko_bak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疫情讓中國內需市場降溫,當地零售企業紛紛轉往佈局美國,增加獲利。受到疫情衝擊以及當地投資減少,包括名創優品等中國知名品牌紛紛前往美國或東南亞等地設點。專家指出,未來中國企業投資海外市場將成為一股趨勢。

插旗紐約精華地段

據《CNBC》報導,今年2月,玩具與家庭用品業者名創優品率先在紐約鬧區開設旗艦店,每月商品交易總額來到50萬美元,預計今年12月更可來到一百萬美元。該公司於10年前先在中國發跡,2015開始進軍新加坡,今年3月,旗下達5,113間分店,海外分店佔37%,而且近期中國市場年成長率雖有11%,但海外市場高達48%。

中國民眾花費漸保守

中國零售表現自從疫情開始便出現停滯,中國人民銀行調查也發現,當地民眾偏好儲蓄取代花費或投資,比例創20年新高。對此,華興資本顧問公司分析師陳國祥指出,「未來中國企業擴張至海外市場將成為一股趨勢。」

他並指出,2020年,諸如冷氣等用品在中國鄉村滲透率達73.8%,都市地區則高達149.6%。因此,對於冷氣或家用電器用品等公司,能獲得更多營收地方只有放眼海外。最早在2016年,海爾便以54億美元收購美國奇異電器的電器部門。

業者有國內工廠成優勢

陳國祥表示,中國企業如果能在海外打造自己品牌,加上自身在中國國內已擁有或直接與工廠合作,便能以低價與對手競爭。例如快時尚品牌希音(Shein)能在國際電商市場打出一片天就是一例。

名創優品執行長葉國富指出,該公司在美國的策略就是結合在中國的供應鏈與紐約設計師作品,讓商品從設計到上架只需3個月時間,相較其他設計公司若要找到自己工廠,時程可能會拖到半年甚至1年之久。

企業紛紛投入海外

即使受到疫情攪局,其他中國廠商也早已積極佈局海外,例如今年6月,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加州洛杉磯附近設置第一家臨時據點,螞蟻集團也宣布在新加坡推出數位零售銀行。

據《金融時報》,2018年,阿里巴巴也收購巴基斯坦Daraz電商公司,積極進軍南亞市場。透過這次收購Daraz,也讓阿里得以進軍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與緬甸,成為當地除印度外最大的電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