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杜聿鎧綜合報導】配有藍芽功能的電子產品,今年上看50億台。藍芽問世逾20年,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但它仍舊無法克服傳輸距離有限的天缺,時而令使用者跳腳,再加上利用公共電信頻道傳輸,藍芽不但面臨資源排擠,也恐有資安危機。
藍芽聲勢看漲
根據《CNN》報導,時至今日,藍芽已上市二十年,隨著產品間連線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廣泛,小至燈泡、智慧型手機,大到家用冰箱,無不配有藍芽傳輸的功能。資料通訊技術市場調查公司ABI Research預估,今年將有50億台支援藍芽功能的電子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中,且預計到2026年交易量將會上看70億台。
儘管藍芽無所不在,但這項技術卻依然有著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不論是連接新裝置、將耳機連線轉換到另一個裝置,又或單純只是超出連線的距離,以上種種小事情卻往往讓藍芽經歷過不小的「掙扎」。卡內基大學人機互動教授哈里森表示,「當藍芽用作順暢是很令人驚喜的,反之,你會先扯掉自己的所有頭髮。」
傳輸短危險高
儘管藍芽距離短,它消耗的電量少。哈里森說,因為藍芽是透過非專用頻道的無線電波傳遞信號,也因為這些頻道基本上是公開給任何人使用的,而不是電信公司所有的私人電信頻道,更促進了藍芽的使用和發展。不過在非專用電波頻道上,藍芽必須面對大量產品產生的電波共用、排擠,導致傳輸效果不彰。
因為共用電波頻道,美國數個政府機關曾建議消費者,使用藍芽可能更容易發生網路安全問題,跟連接Wi-Fi一樣,如果使用者不夠注意,藍芽也會把你的私人訊息曝於風險之下。
當心資安問題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使用藍芽作為追蹤疫情接觸被廣泛的接受、稱讚,但可能存在著容易被攔截和誤報的風險,當手機透過藍芽信號紀錄所有者之間的間隔距離,在後續提供與感染新冠病毒者的訊息時,可能是穿牆而來的信號,而並非真正的病毒。
倫敦政經學院的媒體理論教授坎瑞表示,在藍芽打開的情況下,手機用戶可能暴露在其他追蹤系統之下(像是行銷等),而這將可能會變成使用藍芽傳輸APP的一種日常。
享受方便的數位生活時,也需注意訊息傳輸過程中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