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藝術一把抓 小空間參觀世界博物館

簡嘉佑 2022/07/11 16:38 點閱 17088 次
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表示,目前政府在數位典藏方面盡了很多心力,但在整合度上還是多頭馬車的狀況。(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表示,目前政府在數位典藏方面盡了很多心力,但在整合度上還是多頭馬車的狀況。(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文物資訊上網公開成趨勢,小小空間就能蒐羅世界博物館的珍貴圖像!故宮院長吳密察11日於《源來如此!大博物展》開幕記者會上說,各大博物館都在上傳文物的圖檔,並開放公眾使用,藝文研究不必為了藝術品在全世界博物館飛來飛去觀賞,可大幅縮短研究時間。

展覽《源來如此!大博物展》坐落於松山文創園區「不只是圖書館區」的小空間,透過網路資訊共享,蒐羅來自世界10間重點博物館的超過4千張藝術圖像,包括NASA太空計畫的圖標設計、大英圖書館的古老廣告、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古老圖集與浮世繪木板,更結合台灣設計團隊,展現70件橫跨國內外的設計作品。

珍貴圖像開放使用

隨著數位化趨勢,許多博物館的圖像都能經過授權或開源進行二創,讓珍貴的世界文化元素得以流入現代生活之中,成為「藝術生活化」的具體實踐,如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名作《神奈川沖浪裏》,現在已經開放免費使用了。

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數位時代的來臨,改變了很多事情,過去博物館都有一個概念「有東西就贏了」。他舉例說,過去做藝術家文徵明研究,研究團隊就花了10年在世界各地博物館跑來跑去,才整理出文徵明材料的概況。但現在是新的時代,各大博物館都將典藏文物與圖像上網,而透過科技更讓「過去10年,現在只需要1分鐘就能處理」。

數位整合仍須努力

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指出,目前政府在數位典藏方面盡了很多心力,但在整合度上還是多頭馬車的狀況。他舉例說,在自己的「惡勢力」下,地方博物館的文物橋接文化部的資料庫,但教育部也有數位整合計畫,且沒有與文化部共享,而如何與故宮這個藝文資源的「大水庫」連接,也是目前國家數位典藏的挑戰。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梁永裴說,過去同一作者的作品會因為各種因素,散落在各地的博物館中,研究者難以看見作家整體的縱橫,網路應用的「無牆博物館」融合各國的資源,創造全新的藝文量能,創作家進行圖像再創造,增加藝術品的附加價值。


”AA”
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名作《神奈川沖浪裏》現在已經能完全免費使用了,供設計師進行二次創作。(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