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記〉炒樓的故事竟是如此熟悉

游常山 2022/07/07 14:22 點閱 2059 次

台北的房地產可以到這樣的行情,到底還有天花板嗎?去年我跟著房仲去看民生社區的都更新大樓集合住宅「耘翠」,行情是一坪一百萬台幣。

一坪百萬驚人價

今年,斜對面還是中華工程承建的民生社區都更案,「碧硯閣」,直接喊一坪一百五十萬。走都更的高單價、豪華規格,「碧硯閣」搭起來就是SRC制震的鋼骨大樓,在多地震的台灣島,據說抗震的係數很高。

從民生社區轉到敦南二段、遠企商圈的巷弄內,七層樓豪華老華廈,一位H太太得意告訴我:「我去查實價登錄,我們樓下成交賣掉一戶,是五千五百萬台幣,還是三十五年的七樓老華廈。」

也不過是二十年前吧,財經媒體用「一億人生」的聳動標題,大肆議論當代年輕人沒有志氣,最大心願不外賺得一億台幣就收山退休,何必上班找工作,開個有自己風格的咖啡廳才會吸引他們,沒有人要像是父母輩那樣吃苦了。

一億人生侷限自己

為此,台灣首富郭台銘當時直截了當譏諷這些草莓族沒有志氣,用「一億人生」來侷限自己,實在是目光如豆。

誰知道現在年輕人乾脆躺平了,「厭世代」紛紛表示,目前的貧富差距以及房地產價格的離譜,讓人對「台北居大不易」的老掉牙的浩歎,已經無言。

如果不健忘,這樣的故事,幾十年前在香港、東京有上演好幾輪了,當時還是效忠英國女王的港府,最積極的作法是蓋了很多「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讓中低收入的民眾用可以負擔的房租水準,在有生之年都可以住他們的「組屋」,政府是房東,中下階層保住了最起碼的住宅人權,可以遮風避雨。

與社會住宅快速興建的趨勢並存的,是過去讓人艷羨的「包租公」族群開始分裂,幾家歡樂幾家愁,台北市蛋黃區域,很多店面現在招租很久都租不出去,尤其是餐飲業開失敗過的店面。

店面租不出去

先是天母,然後是民生社區,很多過去熱門地段的店面,「包租公」感受到退租的壓力,尤其是餐飲娛樂業。

講幾個指標性的個案,松江路六福客棧旁邊、與國賓長春戲院屬於共構結構的大型麥當勞,最近減租了一半的店面,可以點一杯紅茶度過炎炎夏日午後的空間銳減。

民生社區新東街郵局對面的麥當勞,原本把一幢五層樓包租下來都是要給客人內用的,現在只剩下一樓「得來速」,二樓以上到五樓,現在是麥當勞管理部門的行政辦公室,不提供內用。

再來一個,和平東路三段麟光捷運站的麥當勞也停止內用,午餐用餐時段,一樓點餐擠滿了外帶的排隊人潮,含Uber-Eats快餐車的訂單,汗流浹背,好令人無奈的長龍隊伍。

負擔不起房租

這將近三年的Covid-19的疫情影響餐飲與娛樂業,很多像麥當勞這樣的大戶都要精打細算,是否要繼續提供免費空間給消費者。

於是,只剩下便利商店的免費冷氣可以吹。

過去台灣的房地產之所以熱門,是因為持有者累積多房,用經濟規模來當「包租公」,坐領可觀的房租,誰也想不到一個全球疫情讓現在房客無法再負擔房租。

於是減半租有之,退租者有之,真的是發展到類似東京、倫敦、巴黎、紐約那種超級都會的生意模式了,也就是:享受內用食物是要付費的,如果要堅持過去的套餐食物都不漲價,則只好賺管理財,請顧客放棄免費休閒空間,因為這些空間都是要成本的。

熟悉的故事

就像我們初次得知東京火車站旁的快餐店,速速吃一碗就離開的散客,有特別的「立食座」,因為站著吃飯不佔店內空間,店家就讓利,讓餐點便宜點。

台灣因為房地產離譜價格,帶動店租革命,而房客,也終於可以談判合理房租。

要知道台灣此刻也是通膨的敏感時刻了,美國十三年來、過度「量化寬鬆」造成貨幣貶值,因而爆發惡性通膨的時刻,讓我們反思,全球已開發國家的炒樓的故事都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