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萬物齊漲 只有政府的警覺沒漲

醒報編輯部 2022/07/04 18:25 點閱 2001 次
漲了說是成本需求,降不下來說是回歸市場供需機制。(網路圖片)
漲了說是成本需求,降不下來說是回歸市場供需機制。(網路圖片)

電價之後,百物要跟著上漲了嗎?大賣場的24包衛生紙,五月初漲了一次,到七月初又漲了一次,漲了24元。到了這周,鮮奶也跟著漲價,各品項調漲2到4元。另外一家平價牛排店,也漲了20元,漲電價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立刻就有這麼多大型企業或是連鎖店開始漲價,可想而知,這會帶動其他小型商家,也跟進漲價。

推託供需 漲價無作為

當初電價調漲,行政院說是迫不得已。現在農產品跟食品上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飼料價格已經到達高峰,農產品價格調整都是供需導致,沒什麼調上去就不下來」。結果話還沒講完,記者就直接打臉提問,雞蛋價格當初說漲了會降下來,但是現在根本跌不下來,甚至七月還有可能繼續調漲?陳吉仲又推給蛋農,說蛋農有訴求,因此按照供需原則來提供。

陳吉仲這樣的解釋,說了跟沒說是一樣的。漲了說是成本需求,降不下來說是回歸市場供需機制,如果一切都按照市場原則運作,請問農委會跟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的作用是甚麼?是如實轉達商家的成本數字嗎?

通膨警訊與苦民所苦

政府官員真正的問題,是對百姓的生活狀況沒有敏感度。近來已經有許多媒體,都報導了通貨膨脹,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台灣的蔬菜、水果、肉蛋跟外食費用都在節節上漲,薪資的漲幅全部被這些漲價給抵消,甚至還不夠。政府卻仍然堅持,現在的物價上漲不是全面性跟持續性的。

政府的態度反映在首長的發言上,行政院長蘇貞昌對於漲價,只說了尊重。你還期待行政院長以下的官員能苦民所苦嗎?

政府漲價的時機點非常巧妙,正好就在繳完稅的六月底之後。等於先讓大家把稅繳清,再剝一層皮,讓民眾去應付漲價的百物。其實政府的統計單位隨時都在監看物價,也跟各大企業農糧產商有聯繫,怎麼會不知道各大公司打算甚麼時候要漲價呢?如果明知道漲價在即,是否就應該在所得稅上寬限或減免,卻趕在六月先一次把稅收足,接著再漲價,居心非常可議。

問題在經濟!

物價調漲、薪水不漲,將會使得中小企業跟中產階級,生存陷入危機。其中卡債或貸款的民眾,恐怕會大幅增加。眾所周知,以債養債的下場,就是被債務拖垮。尤其許多觀光業跟餐飲業,現在因為現金流中斷,導致收入貸款兩頭空。政府如果自以為感覺良好,還拿台灣經濟沾沾自喜,那就是看著台積電賺大錢,以為全民都在台積電上班。這樣倒果為因的眼光,肯定無法及時幫助經濟弱勢的民眾。

距離電價調漲不到一個月,大企業已經率先跟進。政府必須正視這個市場訊號,尤其美國、歐洲、日本跟韓國的通膨都非常嚴重,台灣沒有理由獨善其身,必須盡快制定政策。

年底就要選舉,執政黨跟參選的各在野黨,也應該要針對現在的經濟局勢,做出回應跟補救。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經典的選舉口號就是;「笨蛋,問題在經濟」,兩岸局勢在怎麼險峻,美國給了再多的支票,都比不上拿錢回家煮飯來的實際,希望各政黨想想人民,先把政爭口水放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