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振興已緩不濟急 內需產業亟需紓困

醒報編輯部 2022/06/14 12:33 點閱 1905 次

台灣疫情嚴重,全面衝擊內需產業,政院推出345.6億元振興方案,業界疾呼緩不濟急,諸多老店都已撐不下去倒閉了,政府應考慮立刻宣布減徵營業稅;三劑疫苗篩陰即免隔離;放寬國境檢疫隔離措施;並提供免費快篩給第一缐服務人員,總之,緊急紓困讓大家能夠活下去再說。

老店紛吹熄燈號

台北市西門町一條龍餃子館,陪伴市民走過57年歲月,3年疫情期間慘賠800萬元,單日營業額僅800元,決定6月底收攤。台南麻豆70年小吃攤收攤。晶華酒店商務客不來用餐,生意少3成。宜蘭礁溪老爺大酒店宣布自助餐廳,暫停供座平日午餐。宜蘭、花蓮整體觀光飯店營收僅剩一成。

餐飲、旅遊、觀光、百貨、遊覽車、商圈,生意普遍受到衝擊,台北市星級飯店房價砍到2字頭,商務旅館剩下1字頭,內需產業普通重創。勞動部指出,近期實施無薪假的狀況並未好轉,而且不乏大型連鎖店,下墜趨勢值得重視。

業者普遍需要紓困

行政院曾在5月26日推出「餐飲業、服務業、運輸業、觀光業」165億元振興方案,另推動「護勞工」補助方案,預計投入168億元,除此之外還有租金、權利金減收、延長貸款等振興方案。

對於行政院的振興方案,內需產業認為沒有切中真正需要,業者戲稱現在「守店不如守寡」,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調查446家業者發現,服務業4、5月營收再衰退42.49%,其中以餐飲業衰退57.7%最多,觀光旅遊業衰退54.74%,交通運輸業衰退35.75%,批發零售業衰退31.91%,其他產業衰退41.26%,業者亟需紓困救命,不是振興。

應全盤規劃紓困措施

業界認為應增加500億元預算救命,對於累虧3年的企業,應優先紓困補貼,解決困境,讓企業能夠活下去,未來才有振興的需要。

除了實質的救命補貼之外,現在餐飲、旅宿、貨運、汽機車、糕餅、食品流通等諸多產業,都已提出減稅或緩徵營業稅呼籲,政府應考慮3個月或6個月限期免稅,讓業者財務能夠有喘息的機會。

至於當前疫情,世界各國紛紛解除邊境管制,恢復人民正常生活,台灣應考慮參酌國際現況,逐步有序開放邊境,與其他國家接軌,恢復內需產業的活力與商機,才能徹底解決當前困境。

內需影響經濟及社會穩定

至於內需產業防疫所需快篩用品,不論快篩劑或新型唾液檢驗設備,政府應充分供應,並以免費或優惠價格提供,解決防疫需要,讓業者能夠順利經營事業,維持生計,再考慮推動注射3劑疫苗免隔離措施,徹底恢復內需產業生機,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台灣內需產業僱用員工人數約達400萬人,影響國家經濟及社會安定深遠,內需產業現在需要的是紓困,能夠活下去,才能再談振興,政府宜考慮推出紓困方案,俟業者能夠穩定生存,再圖振興,應該更切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