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發展外交 不該拿護國神山祭旗

醒報編輯部 2022/05/29 14:09 點閱 1511 次

以商業做外交可靠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最近表示,向台灣購買70%精密晶片並不安全,國會應儘快通過晶片法案。日媒報導指出,台積電在美國設廠落後,深陷三大困境。原計劃今年9月進駐生產設備,將延後到2023年3月,頓失生產優勢。

鴻海年賠3600萬美元

鴻海配合前總統川普,高調宣佈在威斯康新投資100億美元設科技廠,川普當時譽為第八大奇蹟。現在威州廠1124公頃土地空蕩蕩,年賠3600萬美元,要花20年清償債務,負擔沈重。

台灣為爭取美國支持加入國際經濟組織,開放萊豬、牛肉進口,但是美國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PEF),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菲律賓、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等13個國家加入獲准,主張通過「公正且強靭的貿易」,促進地區內的經濟發展,方案卻獨缺台灣。

我國外交經貿政策向來以「美國優先」,但對方似乎並沒有把台灣一連串的示好動作,放在心上。「政治歸政治,商業歸商業」,談到商業利益,美國人再度顯示現實勢利的一面。

美國晶片戰略獨缺台灣

商業部長雷蒙多最近和總統拜登造訪韓國三星半導體工廠,本月25日再度敦促國會,儘速通過晶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n Act),更稱美國有70%最精密晶片從台灣購買,「這並不安全」。

她說,如果國會不盡快通過法案,英特爾、美光、三星等半導體大廠,就不會在美國設廠,只會繼續留在亞洲和歐洲發展,而美國可能會因此失敗。被問及潛在衝突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時,她說,美國有三分之二的晶片向台灣購買,「孤注一擲的前景非常可怕,且站不住腳」,因此必須在美國本上製造。

拜登、雷蒙多聯袂造訪三星,並且從其多次談話內容中,美國半導體晶片發展,從來沒有將「台灣利益」列入考慮,即使台積電同意「政商聯姻」,斥資120億美元,赴亞歷桑那州,設5吋晶圓廠,也沒有得到支持或幫助,籌設過程異常辛苦,與在台設廠成本完全不同。

台積電美國廠陷困境

日經新聞網報導,台積電在美設廠,正面臨人力短缺、知名度比英特爾低,以及企業文化不同的窘境。由於美國人力短缺,台積電嚴重缺工,英特爾搶工亳不留情面,美國政府也從不協助台積電滿足缺工問題。

其次,英特爾擁有在地優勢,當地亞歷桑那州立大學(ASU)有全美最大的工學院.而英特爾是這些學生最嚮往的企業。徵人平台統計顯示,台積電美國工程師年薪約118000美元。英特爾年薪超過128000美元,要想超越根深蒂固的英特爾,非常辛苦。

鴻海是於2017年配合前總統川普「製造業回美國」政策,高調設立科技廠,5年過去,鴻海無法兌現承諾,威州廠區面積達3000英畝(約1214公頃),但裏間空蕩,只有幾棟建築物,從下一納稅年度起,鴻海每年需要支付約3600萬美元,用來償還當地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升級,和土地收購費用,時間長達20年。

三勝製帽的慘痛經驗

回憶2002年陳水扁擔任總統,當時「製帽大王」三勝製帽負責人戴勝通,也曾配合政府「政策」,赴海地投資設廠,結果慘賠收場,因為積欠債務,兩度收到法院通知,若不清償債務就要管收處份,戴勝通認為「我為國家作這麼多,為何還追殺我」。政府對三勝製帽只有「依法辦事」,並無通融。

如今,台積電、鴻海如何解套,尚未可知,美國宣布印太經濟架構直接排除台灣,且在整體半導體晶片發展戰略中,只是一再強調過度依賴台灣的風險,思考如何取代台灣,從未將「台灣利益」列入考量。

因此我們除了自立自強,自己爭氣之外,難道還看不清楚國際政治環境的現實與勢利嗎?政商聯姻這件事,以後還是免了吧,免得拖垮自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