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美國升息、俄烏戰爭對經濟面的衝擊接連而來,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難以保四。
但依主計總處年初的預測,今年將達4.42%,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好,不過,隨著升息、戰爭及疫情,相信下半年情況不可能那麼樂觀。
國人無法分享果實
經濟預測本來就是一門藝術,非僅是數學而已,也非僅是憑藉往年的循環經驗就可以猜到未來的發展,因為歷史的每次循環並沒有那麼一致。然而,不保四又如何?保四又如何?
去年我們的經濟成長已恢復到1990年代的水平,達到6.45%,但是今年第一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還是負成長,顯見經濟成長的果實,多數人並沒有分享到,如此就算保六、保七又有何用?
成長與分配是經濟學的兩大課題,一方面政府應創造好的經濟環境,以繁榮生產事業、對外貿易、商業活動來促進成長,二方面政府也應該藉由賦稅、社福等重分配的政策,以讓成長的果實為全體國人分享,只有這樣,這個成長才是有意義的,否則成長的結果只是造成更多的工作貧窮,更大的貧富差距,最後勢必演變成社會對立,這非僅不利於社會的安定,也不利於日後的經濟發展。
成長反拉大貧富差距
依據主計總處調查,今年第一季815萬名受僱者的「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1,670元,比去年同期下滑0.1%,這與去年超高的經濟成長非常不相稱,更令人驚訝的是,與2001年的40,346元也沒有太大的變化,2001年到2022年已歷經22年之久,在22年之間經濟成長率不知已成長多少了,但「實質經常性薪資」卻只微增這麼一點點,成長與分配實在太不相稱了。
說真的,總體經濟指標雖多,但讓民眾有感的只有物價、薪資及失業率等少數統計,經濟成長率雖是總體經濟最重要的指標,但任憑保六、保七,一般人並不明白其中的意義,落至保二、保一,一般人也沒有太大的感覺,原因就在於不論保幾,多數勞工的薪資都沒太大的變化,除了少數行業有感,多數行業自2000年以來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非常緩慢,有時幾乎是停滯的。
薪資成長緩慢
十多年來,不論哪個黨在野時總會以此嘲諷執政者讓實質薪資倒退15、16年,而今年第一季又出現負成長,這說明台灣的所得分配問題確實日趨嚴重。
19世紀後期的經濟學家馬歇爾(A.Marshall)、魏克賽爾(J.G.K.Wicksell)主張:「如果所得分配不適當,則完全競爭就不是最佳的。」他們兩人認為完全競爭市場所產生的所得移轉,將會形成極大的不公平,任何對完全競爭的干預,把富人的所得移轉給窮人,對於經濟社會都是有利的。馬歇爾、魏克賽爾對於只著重競爭、成長的主流論述提出的反省,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完全競爭的不公平
其實,無需高深的經濟理論,也可明白這個道理,當我們看到中產家庭日趨貧困、青年人工作貧窮,許多人背負沉重的房貸,如此而經濟成長保六、保七又有何意義呢?一個失去和諧的社會又如何成長繁榮?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在一半繁榮,一半破產的國家裡,是無法達到持久繁榮的。」旨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