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公佈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15.07%,創6個月新高,進口物價指數已受新台幣貶值影響,以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揚3.38%,創下10年新高。政府應立即穩定新台幣匯率、善用減稅及貨幣政策,解決通膨危機,防止經濟硬著陸,衝擊全台民生。
輸入型通膨衝擊大
全球因俄烏戰爭、疫情、金融情勢動盪不安影響,通貨膨脹陰影難解,主計總處公佈4月物價統計,躉售物價指數(WPI)因受新台幣對美元匯價,較去年同期貶值3.09%影響,已造成輸入型通膨,其中石油、煤製品、基本金屬、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藥品等生產者(PPI)年增達到12.99%,直追去年10月水準。
進口物價指數中,以美元計價年增率14.99%,以新台幣計價年增率大漲18.66%,新台幣持續貶值,廠商進貨成本大增,國內農工原物料多仰賴進口,國際通膨,再加上新台幣貶值過劇,導致輸入型通膨。
輸入型通膨壓力暴增
更值得注意的是4月CPI已飇升至3.38%,創2012年以來新高,核心CPI年增率2.53%,寫下2008年12月以來新高。且已連續兩個月升破3%,不排除5月CPI續破3%機率大,更讓台灣輸入型通膨壓力暴增。
CPI七大類中,變動較大項目,食物類上升6.91%,菜價狂飆27.7%。蛋價漲幅21.39%,肉價上漲5.9%,水果漲幅13.74%,水產品漲6.31%,外食費漲5.56%,刷新13年來最大漲幅紀錄,家庭支出每月增加3千元,人民生活壓力驟增,不容忽視。前次最大漲幅為2008年11月5.72%。
行政院物價穩定小組編製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質CPI,4月年增率高達4.41%,創87個月最大増幅。民生物質麵粉漲7.3%,創124個月最大漲幅,麵包漲7.64%,創128個月最大漲幅。
疫情、通膨是最大危機
台灣天然資源缺乏,農工原料多仰賴進口,通膨壓力已直接造成人民生活痛苦,中央銀行已於3月升息1碼,抑制通膨,歐美國家亦多升息,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貨幣政策是一刀兩刃,不是解決通膨的萬靈丹,稍有不慎,即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後遺症包括高失業率、急速經濟萎縮,不可不慎。
面對全球這波供給面衝擊造成的高通膨,政府處理尤需謹慎,中央銀行可運用的工具其實不多,升息是「拿大砲打鳥」,不宜濫用,否則將吞下更大苦果。如何透過機動減稅、増加國內農業生產供給面、補貼弱勢族群生活費、控制新台幣匯率穩定、充裕供應民生物質、注意工業生產,防止供應鏈斷鏈,都是政府必須注意的問題。
通膨危機衝擊全台民生,以及各行各業穩定發展,再加上當前疫情急劇上升,台灣面臨風險極高,如何妥善因應,防止通膨及疫情吞噬台灣,是政府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