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用認知戰扣帽子 無益民主監督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2/04/28 16:09 點閱 1844 次

民主化的特徵之一,就是言論自由。不只保證民眾可以暢所欲言,另外也是保障人民行使監督政府的權利。這項權利有多重要,看看美國將其寫入憲法的修正案第一條,明文寫出:「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妨礙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干擾或禁止向政府請願的權利。」

台灣雖然在法律面也強調保障言論自由,但是官員卻動輒將監督言論視為「認知戰」的一部分,不但公然質疑監督者的動機,尤有甚者,甚至藉著官員的批判將質疑者扣上紅帽子。這不但無益於監督政府言論水平的提升,更間接以言論陷人入罪,極不可取。

購機案是認知戰?

這兩天有則新聞,指美國聯邦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葛瑞姆訪台時,公開要求台灣採購波音787客機,回到美國後還不忘強調「希望台灣盡快宣布購買」。

這本是議員個人的言論,問題是這項採購案高達80億美元(換算台幣約2353億元),因此被平面媒體大肆報導,也引來立委監督。沒想到國安局長陳明通居然表示:「我嚴重懷疑那是一場認知作戰,我覺得這個是在認知作戰」。

一筆可能高達兩千億元台幣的採購案,媒體報導、國會議員監督,何來認知戰之有?參議員葛瑞姆是在會見總統的場合,當面說出希望我國購買波音客機,事後總統府跟外交部所發出的新聞稿,也承認「議員關心自己國家的產業,為自己國家的產業發聲,是民主國家的常態」,既然推銷遊說真有此事,華航是否有壓力,那其實就是自由心證。

是否強銷可受公評

依政府對華航的影響力,難道華航不會自我猜測官方的態度嗎?有沒有強銷就是一種主觀判斷,難道台灣媒體連這樣的判斷空間都沒有了嗎?

對美國友善是一回事,如果連個美國參議員的一句話,台灣媒體都沒有任何自主判斷的空間,那說台灣有言論自由,也實在是自欺欺人。

尤其陳明通身為國安局長,自己過去遊走兩岸,扮演第二軌外交角色,難道陳明通過去對中國講的每句話,都只是他的私人意見嗎?不代表一絲一毫的政府意志嗎?那他何德何能能夠穿梭兩岸?同樣的,這位參議員敢當面推銷,難道不是知道自己言論的份量跟影響力嗎?

順我者昌?

認知戰是個新穎的領域,也的確是國防應該重視的範疇。但如果因噎廢食,把所有跟政府對抗的意見都視為認知戰,那試問媒體要怎麼監督政府?民意代表又能用甚麼立場質疑政府?可想而知,漸漸的就只剩下執政黨的國會議員有資格發聲,因為他們跟執政黨系出同門,忠誠度值得信賴。這樣的發展符合民主制衡跟監督原則嗎?

如果要指責某項言論是認知戰,那政府有義務拿出證據,如果真有此事,何妨大膽提告。既不敢面對司法拿出證據,又不願面對媒體跟在野黨的監督,如此拿認知戰作護身符,只是讓人感覺政府欲蓋彌彰。

兩千多億元不是一筆小數目,或許波音客機的確物超所值,那也希望華航跟政府誠實告知民眾,光是拿認知戰扣帽子,對澄清事實毫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