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各黨候選人 顧選舉不顧民生?

醒報編輯部 2022/04/27 12:29 點閱 2012 次

國內疫情近日出現猛爆性發展,確診數每日飆漲,一日萬例已近在眼前,引發民眾恐慌及醫療量能可能很快就會枯竭的疑慮;另一方面,天氣迅速轉熱,已有民眾忍不住打開冷氣,用電量暴增,各地不斷傳出停、跳、斷電事件,四月截至26日止,全國有統計的停電事件已有13起之多,實在令人擔心進入盛夏後,電力吃緊的問題會有多嚴重!

顧選戰不顧民生

俄烏戰爭尚未看到止息的跡像,國內同樣是問題不斷,就在此集體焦慮的時刻,各個政黨政正在積極進行年底九合一大選的各項作業,包括初選、提名等作業已陸續展開,有意投入選戰的擬參選人、參選人的競選行程也熱鬧滾滾。

年底大選既是地方性的選舉,參選人和政黨就應該把精力和資源放在為地方解決問題、創造福祉等方向上。可惜的是,無論是政黨與政黨之間的對決、抑或是同黨政治人物為爭取成為候選人的角力,民眾看到的多是刀光劍影不斷的兇狠政治鬥爭,卻鮮少見到真正針對目前國內遭遇的各種疑難雜症,進行有建設性的論述。

有批評、無政策

與執政黨同黨的參選人、候選人,即使是要為政策辯護,也該拿出更多明確的事實與證據,進行理性的說服,讓民眾知道為為什麼要這麼做。若單純只是護短、甚至抹黑、抹紅批評的人,並發動輿論攻擊,長此以往將不利於國內政治的健康發展,一方面會造成寒蟬效應,越來越沒有人敢說真話,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執政者缺乏鞕策的力量,就難以改進、乃至於越趨腐化。而民怨無法得到適當的回應與抒解,最終可能會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爆發出來,讓社會更加陷於動亂不安。

社會問題多卻少觸及

而在野政黨即使是要反對現行的政策,也應該提出足的論證說明行不通或是不周延之處何在,若能進一步提出對案就更好了。在野黨是民眾潛在的選擇,應該做好成為下一輪執政者的準備。

目前國內的問題這麼多,正好是有意參選的政治人物們大選身手的好機會:以疫情爆發和電力不足為例,儘管防疫政策和能源政策都是中央制定,但是到了地方仍有因地制宜的空間。

人民要的是什麼?

有意投入百里侯之戰的各位參選人、候選人,有朝一日有可能成為管轄一市或一縣的地方父母官,縣市議員則是監督執政者,都有必要了對地方人口結構、醫療量能、這2年多以來的染疫情況,諸如年齡分佈、輕中重症比例等資訊,進行深入分析,提出該地方應有的防疫指南;電力的問題也應在深入的調查研究後,找出地方可以取長補短之道。

台灣的選舉如此頻繁,各級政治人物都有機會翻轉或翻車,因此無論是在朝在野,都應該隨時保持一種積極迎的心態與謙卑的態度,讓滿足人民的需要成為心中最重要的從政動力。

從政者應該做的事太多了,沒有營養的政治口水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