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慘烈的俄烏戰爭、仍在肆虐的新冠病毒、和不斷升級的通貨膨脹交織的三重危機之際,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4日發佈了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三部分《氣候變化2022:氣候變化的減緩》。這是IPCC一系列報告中的最後一份,總結的《綜合報告》將於今年秋季完成。這份報告整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重點歸納如下:
2019年碳排創新高
首先,全球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2019年為59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比1990年高出了54%,也是歷年的最高值,幸而增長率已經逐漸放緩。
該報告指出,要將升溫限制在2℃以內,需要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最遲在2025年前達峰,並在2030年前減少四分之一,同時甲烷也需要減少約三分之一。如果不即刻和深入地減少全球所有部門的碳排放,將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至3.2°C。
氣候暖化是2百多年以來,能源和土地使用、生活方式、以及消費和生產模式根本不永續的結果。因此這份報告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著重整個社會全面的系統轉型,從每個部門採用低排放或零碳的發展道路,到個人層面要抑制消費需求,都涵蓋在內。
國家、產業與個人
以國家層級來說,要盡力推動能源部門積極轉型,提升再生能源的比例,發展替代能源(如氫能與生質能),城市系統電氣化,擴大綠色基礎設施,工業部門的需求和能源效率提升,改善林業及農業的管理等;在個人方面,推廣低碳交通,減少長程航班,重複使用和回收產品,以及減少食物浪費和損失,都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報告估計,這些社會轉型的解決方案都能以可承受的成本達成,利用正確的政策,低碳基礎設施和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到2050年所累積起來的效益,可將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至少降低40~70%,並大幅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減少極端天氣的衝擊,長期利益遠遠超過投入的成本,是絕對值得的。
確保氣候公義
這份報告另一個亮點是明確的指出,在1850~2019年期間,已開發國家對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貢獻最大,應對氣候暖化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同時,1990~2019年期間,全球人均排放6.9噸二氧化碳當量,北美地區高達16噸,而未開發國家僅為1.7噸,這種貧富不均的差異必須重視。
該報告不但強調富裕族群對地球環境的巨大影響,是碳稅徵收或是推動減碳手段的優先適用目標,更呼籲要採取公平的氣候行動,已開發國家要加快提供財務資源與技術,協助弱勢的國家在能源轉型、社會革新及防災調適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以推動我們走向一個更公平、更永續的世界。
儘管日益嚴峻的暖化問題讓人感到非常挫折,但IPCC的最新報告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希望,也就是通過能源與社會的快速轉型,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韌性適應,我們可以同時減輕暖化最壞的風險,因應未來不可避免的衝擊,並改善我們的生活與生態環境。要實現這個願景,我們需要立即行動,錯過這次的時機,就再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