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佛大學出版《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
哈佛大學既然願意出版我所撰之「司徒雷登傳」,為了使其內容更加充實,決定赴美再做些研究。
正在做此打算之際,位於美國費城的「外交政策研究中心」派員來台物色學者,出任該中心胡柏(Thornton D. Hooper)研究講座。經過面談後,我立獲聘任,從一九九二年九月起,為期一年,條件甚為優渥,可從事任何國際關係之研究,當年九月,我前往費城履新。
往來費城與哈佛
該中心與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及其他政府部門均有合作關係,出版《奧比斯》(Orbis)季刊,是一份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的著名學術刊物。該中心位於常春藤盟校賓州大學校園旁,可使用該校豐富的圖書設備。
從九月起,我開始往來於費城與哈佛大學之間,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終於將原稿修飾完成,在一九九二年底出版《一位美國在華傳教士—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列為著名的「哈佛東亞專書」第一百五十八冊,全書共三百八十一頁,約二十餘萬字(註2)。
傳教士之子
司徒的父母於一八七四年抵達杭州,開始傳教生涯。一八七六年生下長子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後回美接受中學及大學教育。一九○四年,司徒雷登攜同新婚妻子回到杭州,繼續父母的傳教工作。一九一九年六月至一九四六年七月,出任燕京大學「校務長」(受我國教育部規定所限,外國人不得出任校長,所以他的頭
銜是『校務長』,但實質上是校長)。
在二十七年之內,他將燕京辦成一個與北大、清華齊名的大學。另外,由於燕京大學與美國許多著名大學,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等有密切合作關係,為中國其他大學所不及,遂使燕大成為中國與美國高等教育間最重要的橋梁。
燕京大學教育理念
司徒的基督教教育理念有三:一、教育中國青年,以應中國社會之需要,並與共產主義相抗衡;二、促進中國與西方文明間之交流;三、提供道德與精神教育,以提升中國青年之品德。司徒和燕大神學院同仁們多屬於基督教的「社會福音」派(social gospel),此派認為基督徒不應該只以拯救自己的靈魂為滿足,應該將他們的愛心拓展到社會關懷及國家發展之上。
所以,司徒在燕大校園成立「燕大基督團契」(Yenta Christian Fellowship),歷年人數占學生總人數四分之一到五分之四不等。除了宗教活動以外,團契並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如為鄰近清寒子弟開設學堂,為鄰近村落提供急難救助。
司徒在燕大校務長任內,努力結交國民政府重要人物,一方面有助於推展校務,二方面也可以影響國民政府各種發展。他的言行很類似十八世紀耶穌會教士利瑪竇等人,透過跟官方接觸,以鞏固其宗教在中國之地位。
司徒雷登成駐京大使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平淪入日軍之手,許多大學都決定南遷。燕大因為是美國大學,不受日本控制,司徒決定將之留在北平,為淪陷區的中國學生服務。
司徒與華北偽政府關係密切,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珍珠港事變爆發前,他常向燕大在紐約的董事會提出對中日戰爭之觀察及從偽政府得知日軍動態的報告,而這些報告又由董事會轉送國務院主管中國事務官員參閱,部分報告甚至直達國務卿,此時司徒幾乎變成美國政府在北平的特派員。
在這些報告中,司徒都要求美國堅決支持中國抗戰,不可對日本退讓。國務院政治顧問賀貝克(Stanley K. Hornbeck)對這些報告特別欣賞,有時閱後表示「頗為感動」,或說他的報告為「一針見血」之作。
鷹派、鴿派角力
在一九四一年下半年,美國國務院內部對如何因應中日戰爭分成兩派,以賀貝克為首的鷹派,認為美國對日本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不斷施壓,日本最後必定屈服;但是另一派,可稱為鴿派,以美國駐日大使葛魯(Joseph Grew)為首,他認為日本軍人具有寧折勿彎的武士道精神,假如美國對日本施壓過大,恐會促使日本軍方走上極端。
這兩派不斷互相角力,最後鷹派勝出,所以一九四一年八月,美國決定對日本使出殺手鐧:石油禁運,並沒收日本在美國的財產,使日本無法購買軍事物資。在鴿、鷹兩派的角力中,司徒的許多報告被鷹派用來做為其主張之重要依據。從這個角度來說,司徒對促成美國介入中日戰爭有著很大的影響。
一度被日軍軟禁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發生珍珠港事變,司徒和另外兩名美國醫師即被日軍軟禁,直到太平洋戰爭勝利,將近四年。司徒之所以被囚禁,是日本預備於萬一需要跟美國談和時,他可以扮演有用的角色。
註2 Yu-ming Shaw, An American Missionary: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抗戰勝利後,他重掌燕大校務。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美國杜魯門總統派遣五星上將馬歇爾將軍來華,調停國共紛爭。
馬帥覺得司徒在中國聲望崇隆,和中國各界政要(尤其與蔣中正)及知識分子關係深厚,再加上燕大有部分學生加入中共,所以覺得他是協助調停國共紛爭之最佳人選。一九四六年七月,馬帥向美國政府推薦司徒為美國駐華大使,任命發表後,國共雙方均極表歡迎。
馬歇爾調停失敗
但是,馬帥調停失敗,於一九四七年一月返美。司徒大使則繼續努力,在許多致國務院之報告中,建議美國繼續支持國民政府。到了一九四八年底,國共內戰急轉直下,翌年一月,蔣中正總統宣布引退,行政院決定遷往廣州,外交部通知各國使節隨之前往,只有蘇聯大使應命。
司徒大使此時認為國民政府在內戰中大勢已去,中共早晚會渡過長江,身為一個傳教士,他認為美國必須與中國維持關係,以繼續發揮其影響力,因此決定留守南京,與中共進行接觸,各國大使也以司徒馬首是瞻,一起留京。
四月下旬,中共渡江進占南京。五月,中共派黃華出任南京市軍管會外事處處長。黃華是燕京校友,他出任此一職務,明顯是中共希望與司徒建立對話管道。
不准司徒與毛周會晤
司徒生日是六月二十四日,多年來一向在燕京校園度過。毛澤東與周恩來告知黃華,歡迎司徒依例來北平歡度壽誕,並將和他見面。司徒極思與毛、周一晤,立即向美國國務院請示,七月一日,美國白宮批示不准。
《紐約時報》中國問題專家陶平(Seymor Topping)認為,假如司徒那次成行,至少可以為北京與華府之間建立一條溝通管道;他並認為,假使這條管道能一直持續下去,則「爾後整整二十年間在亞洲發生的許多誤解與痛苦,也許都可以避免」(註3)。
由於美國國務院決定在八月初發表對華政策「白皮書」,內中將中國局勢演變的責任,歸諸於國共雙方,並對中共有所批評,為怕此種批評會引起中共遷怒於司徒,國務院決定在發表《白皮書》前電召司徒回國述職。司徒於八月二日離華,毛澤東於八月十八日特別發表〈別了,司徒雷登〉文章,文中對司徒大肆調侃: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麼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對一對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
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麼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註4)
註3 Ibid., pp. 261. 本人曾為文否定此種看法,認為當年美國和中共並無和解可能,“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US—Chinese Communist Rapprochement in 1949: Was There Another ‘Lost Chance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 89 (March 1982), pp. 74-96.
註4《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頁一三八五。
(待續)
作者簡介:
邵玉銘教授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獲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在美國任教於聖母大學、馬里蘭大學、「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國內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並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與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校外公職包括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為「美國在台協會」之對等單位)主任委員等職。
中英文著作數十種。中文著作包括《文學.政治.知識分子》、《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國史與國事》、《國際局勢與中國前途》、《留學之路》、《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等書。
英文著作包括《一個在華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等書:並在美國Foreign Affairs及英國The China Quarterly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名列「美國研究學者」、「國際亞洲研究學者」等名人錄。
本書簡介:
台、美、中三角關係如何在動態中平衡互利?兩岸之間台灣報紙、出版、廣電、電影與文化是如何解嚴的?在貼身幕僚眼中,蔣經國、李登輝、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領導風格有何不同?兩岸關係為何一直崎嶇難行、台灣政局為何一直混亂不安?
前後擔任二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三位行政院長(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發言人,前行政院新聞局長、公視董事長與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會主任委員的邵玉銘在本書對以上問題提出答案。
邵玉銘就近見證了政策的誕生與運行,許多公開或隱晦的縱橫捭闔,娓娓道來,毫不隱晦。
身為台灣大變局的參與人,在台灣社會、經濟、文化劇烈轉型的關鍵年代,邵玉銘總在政府記者會的麥克風前,發布或解釋重要的政策──解嚴、開放報禁,台灣從此揮別威權體制,走向華人民主與自由典範的試煉之路。
作者:邵玉銘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頁數:460頁 定價:450 元
團購郵撥帳號:0100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