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華裔美人年屆60-80歲,也就是嬰兒潮世代( Baby Boomers, 1946-1964),自成一個族群,其中又以同樣來自台灣,在美國就業,打拼,直到退休的一小撮第一代美國移民,自嘲是炎黃子弟的兒孫,美國人的爹娘,是三明治世代的另類代表人物,他們在灣區安身立命,面對老之將至,心中又是如何盤算的呢?
大規模群聚
三月初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們和一群前外子實驗室的同事,一行16人,分開四輛車,到已退休十年,剛搬進東灣最紅火養生村的Happy家參觀,這是自2019年疫情初始,至今2022年口罩令初解除的三年間,已經退休的大家,第一次大規模群聚。
我們興高采烈地在養生村附近的上海餐廳,先吃了一頓包含蜜汁火腿,清炒蝦仁,絲瓜小籠,生煎包,八寶鴨在內的美味上海菜,正打算前往5分鐘車程遠的養生村,卻被老板娘叫住,執意要招待大家酒釀芝麻湯圓。盛情難卻,注意養生的老友們卻已胃納有限,不復當年勇、歉然推辭了!
養生村大花園
走進聞名已久的普利斯頓( Pleasanton)養生村,八年新的此村占地甚廣,高爾夫球場,板球/網球場,劇院,電影院,室內外泳池,圖書館,養生花園,溜狗公園...所有摩登設施,加上兩個大餐廳,室內外咖啡室,讓我們看得眼花撩亂,最後進入Crist家位於頂樓(三層)的公寓,面積不大卻規劃得宜。
兩房兩廁,一廳一廚房,加上一個可以遠眺的大陽台,動線流暢,我們也都找到位子坐下休息,閒談中Happy表示,十年前老伴過世,那時她70歲,感覺還可以獨立生活幾年,但是要節省體力,就賣掉當年圖上班方便而買在公司附近的大房子,搬進熱鬧的市中心,在一房公寓裏快樂度日。
每天逛花卉市場,有機超市,和境況相同,興趣相彷的老友們相約旅遊,打牌,還三不五時地被分住在舊金山,洛杉磯的兒女請去看小孩。日子忙碌又充實,直到疫情開始,人人自危,保持距離,她一人獨處家中,她想明白了許多事。
老有所終
「我不喜歡做家事,兒孫也各有她/他們的天地,好在他們都住得不遠,見面還算方便。我今年80歲了,能夠搬進這個全方位的養老院(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不必再為每天吃什麽傷腦筋,可以安心養老,也算是老有所終了!」
在場所有人都是嬰兒潮世代的年紀,在那兒養老?好好養老,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葉落歸根“ 這句俗語,對我們這一代,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
「我剛訂好回台北的機票,這次回去,會去參觀十家養老院,如果喜歡,打算試住其中幾家 」Terry説道,她比Happy小五歲,先生兩年前過世,安葬在台灣,她聽説這幾年台灣的樂齡養生村越辦越出色,替樂齡族群規劃的設施不比美國差,甚至更多元。
好好養生變老
在場的男士們都很能夠隨遇而安,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伴在那兒,那裏就是家。如果能夠和兒孫們同住一城,就是他們最大的滿足。經上説:【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灣區這批老朋友們,自信十足,感覺自己雖然老之將至,卻還沒有老,他/她們彼此提醒,要好好養生,慢慢變老,好好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