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升息、凍漲非萬靈丹 政府應徹底檢討公共政策

醒報編輯部 2022/03/22 12:36 點閱 1810 次

凍漲是政府維持物價的方法,包括電、水、油、瓦斯、鐵路、捷運、學費,全部扭曲市場機制,公營事業無力投資更新設備。即使去(2021)年經常帳順差高達1161.2億美元,公共建設投資仍落後,人民生活環境面臨高風險,政府應徹底檢討凍漲及公共政策效率。

升息創造財富商機

17日央行總算打破11年來利率凍漲政策,宣布調升利率一碼,遏止通貨膨脹,以及新台幣貶值趨勢。長期涷結利率,相當不利創造財富管理環境,金融業面對低利率市場,所能回饋投資者的報酬非常有限,卻又伴隨著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使得高資產階級,寧願將資金滯留海外,享有更佳的投資報酬率。

台灣富人將資金駐留在開曼、新加坡、香港、歐美等國家,其金融體系財富管理業務利潤,都遠超過台灣,而且享有低稅率優惠,導致台灣金融業在微利環境下,生存相當辛苦,恐也因此造成理財專員鋌而走險,金融弊案頻傳的負面效應。

央行這次迫於國際金融情勢,不得不升息,其實也開創金融界財富管理業務新契機,讓金融業有更大創造金融商品利潤,吸引駐留海外的台資,願意將資金轉向投資台灣金融商品,創造較佳的投資報酬率。

凍漲影響長期發展

不止央行升息,有利金融業開創財富管理業務,證明凍漲未必是最佳政策。台灣電費凍漲後遺症嚴重。台電累計負債已高達1兆7704億元,如何有能力再作資本性投資,改善電網或其他設備?又如何因應2025年非核家園之後,電力供應的穩定性?電費凍漲,有利政績,卻不利台灣長期發展,值得檢討。

台鐵凍漲26年票價,2021年虧損32.4億元,負債總額高達4079億元,如何投資改革員工待遇薪資,吸引一流人才,又如何改善老化的鐵路設施,防止普悠瑪、太魯閣號大車禍再發生?票價涷漲,人民何嘗不是在付出隱藏性社會成本?

台水今年邁向第28年水費凍漲,預計年度將虧損1.65億元,負債累累,如何加速更新漏水嚴重的自來水及農業灌溉溝渠?以致全年降雨量全球最高的台灣,不論旱、雨都將成災,長期而言,人民得利嗎?

學費凍漲傷高教品質

大專院校學費凍漲18年,全球各大學學費與台灣早已不成比例,物價飛漲,大專院校教授薪資低廉到不及半導體產業員工一半,試問如何吸引一流人才任教?又如何與國際一流大學競爭?高等教育品質低落,台灣未來希望在那裡?

台灣2021年坐擁1161.2億美元外貿順差,創歷史紀錄,國民超額儲蓄升至9.06兆元,也是歷史新高,從2020年到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為3.83%,其中民間消費貢獻1.22%,淨出口貢獻1.79%。

公共投資低落應檢討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公共支出平均每年僅成長0.07%,從2000年至2021年,對經濟成長僅貢獻3%。難怪台灣基礎建設落後,水、電、鐵路、道路、高等教育⋯,如與先進國家相比,處處瞠乎其後,而且危機重重,狀況不斷。

台灣公營事業遍及各行各業,掌握龐大資源,但是為了配合政府「政績」,全面長期凍漲,以致各項基礎建設無力更新落後,危及長期國家發展,再加上政府拙於公共建設投資,坐令龐大寶貴資源浪費、無效率,甚至因此頻頻發生公共安全事故。

「凍漲」是否最佳政策?政府徒擁龐大貿易順差,以及超額儲蓄,卻無力有效運用資源,推動國家重大基礎建設,規劃未來長遠發展。台灣沒有時間再等待,企業「5缺」待解,各項公共設施落後,都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如何有效突破施政瓶頸,正嚴厲考驗政府施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