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大戰時,歐美國家對於大陸科技產品群起抵制,導致很多訂單轉到台灣,造成台灣人力的需求非常旺盛。再加上科技業配合得上中游的廠商從大陸回流,科技人才更是大家搶著要。偏偏這幾年台灣的少子女化日益嚴重,學校培養出來的理工科人力呈現供不應求狀況。
人才外流嚴重
某人力銀行發布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直言半導體人才缺約2.8萬人。2019年高等教育理工科系畢業生有9.2萬人,比2016年大幅減少9110人,人才斷層非常明顯。另外,由於國際化和網路的方便,近幾年高中畢業優秀學生,每年直接出國唸大學人數已達好幾千人,若不是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情況恐怕更加嚴重,這些小留學生學成後回國就業者很少,人才外流相當嚴重。
台積電在3月5日宣布2022年校園徵才活動正式啟動,預計今年將徵才超過8000人,包括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都有人才需求。另外也鼓勵相關背景女性人才加入半導體產業,並提供具競爭性的薪資福利,如碩士畢業新進工程師,平均整體薪酬年薪上看200萬元。
所以比起其他行業,電子業待遇相當誘人,但因為種種因素,這塊餅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得到。
具備通識與態度
電子業也是有人事和會計等非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但那些畢竟是少數,那麼其他領域的大學畢業生要如何才能打進理工領域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基礎的知識底蘊和認真學習的態度。
基礎知識就是英文的能力和基本的數理知識,英文能力讓你有能力閱讀各種英文的文件和操作手冊,讓你對一個課題可以從不懂到變專家。但除了英文,更重要的是基礎的數理能力,所以目前的教育制度把學生區分為理工和人文社會不是最好的做法。
為什麼美國的所謂Liberal Arts學院在大學的排行榜上都是名列前茅?因為它們注重基本的知識。不管在各個學科領域,透過探索和同學小組的合作,雖然還達不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程度,但絕對是一個未來可以從事各個領域工作的通才。這些大學的基礎知識扎實,培養好的EQ和團隊合作的特質,是基礎大學教育的正確做法。
不放棄任何一科
但台灣的教育反其道而行,從小到大,重視專和精。在高中職階段就分流,高中分理工類和人文社會類組,高職就分得更細,電機科和餐飲科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電機科的畢業生是否可以煮菜開餐廳,顯然是可以的,但餐飲科的學生可否從事電機相關行業?顯然難度就是增加許多。
這只是舉例,其他專業可能也會有相同的情形,所以我們應該給學生可以轉業的基礎知識,而不是讓他深埋在一個領域當中,尤其是在大學之前的階段。
但要靠教育的改革千難萬難,學生只能自求多福,在學校階段不要放棄任何一科,如果各科都有足夠的基礎知識,未來絕對是任何工作都可以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