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已經將近一個月了,國際社會雖然祭出各種制裁,但都拒絕直接跟俄羅斯爆發衝突,這突顯了國際制度在面對大國侵略時的無力,也讓接下來的國際秩序產生了嚴重的危機。台灣將會是最可能的受害者,因為台灣也面臨著中國大陸的壓力,如果聯合國體制不足以制止大國間的衝突,那台灣當然岌岌可危。
聯合國仍難有作為
聯合國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目的是為了填補前一個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的空缺,國際聯盟原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為的是要防止世界大戰的爆發,可惜面對日本、德國還有義大利相繼發動的戰爭,國際聯盟完全無力應對,最後只能黯然退場。
聯合國為了防止重蹈覆轍,讓大國能有更積極的行動,因此有所謂的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制度,五個大國承擔更大的責任,同時也給予更多的權力,也就是一票否決的權力。不過問題是當大國自己成為破壞和平者的時候,聯合國同樣陷入了無能為力的窘境。
大國有機可趁
目前五大常任理事國是美國、英國、法國、俄國跟中國。在這次烏克蘭戰爭期間,俄國用否決權成功阻擋聯合國採取行動,另一個常任大國中國也以棄權來表達中立立場。這就是為什麼這場衝突,聯合國完全派不上用場的真相,當大國從捍衛者變成了破壞者,國際和平自然蕩然無存。台灣也因此成了下一個受害者的候選國,眾所周知,中國大陸極力想與台灣達成統一,甚至不惜以武逼之。
台灣之所以能高枕無憂,除了美國的強力捍衛,最重要的是訴諸聯合國的制衡,也就是身為常任大國的自制。不過在這次烏克蘭戰爭之後,俄羅斯已經公然撕毀聯合國機制的有效性,按照破窗理論,當有人開始破壞制度跟秩序的時候,就會出現一連串的模仿者。這也讓國際大國更有為所欲為的本錢,使台灣陷入危機。
備戰也要兼顧民主
台灣已經開始思考延長義務役的服役時間,由四個月改為一年,這也反映出台灣的確面臨了新的危機。但是這樣的準備恐怕還不足夠,未來在經濟、政治跟社會體制方面,恐怕都會為了備戰,採取更多的準備,這也意謂著台灣的政壇恐將充斥著更多的仇恨語言。
雖然這是備戰不可免的一段過程,台灣社會還是要先做出預防,不要為了備戰毀了民主。其實近期已經隱隱然有了這樣的氣氛,要說在台灣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事實上已經有點不容易,動輒就是網路攻擊,或是各種壓力,民主的倒退在世界各處都有,台灣沒有例外的理由。
民主與戰爭的矛盾
台灣的民主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所換來的,面臨到國際的變局,不論是哪一個政黨,都要開始思考民主與戰爭的矛盾面,並且在維持國家的前提下,努力保持民主自由的面貌。如果繼續按照現今台灣政黨的互相謾罵與否定,那肯定多元的聲音會越來越微弱,面臨巨大的時代巨輪,如何操控台灣這艘航空母艦,不是只要打打嘴砲,就能夠簡單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