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把農業帶回水泥叢林!城市農業隨著農村勞動力減少而漸受關注,不僅能善用城市的空間,更能吸引都市青年加入農業。但相關業者指出,目前城市農業最大的問題為「難以營利」,且不能種植大規模的穀類作物,新一代業者則盼透過「訂閱制」解決金流問題。
城市農業好處多
《BBC》報導,到 2050 年,全球 70% 的人口將居住於城市地區。但是將農產品從運往都市需要複雜的供應鏈,而且供應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因此農民動腦朝新方向前進:將農業帶進水泥叢林中。
城市農業結合都市空間,在屋頂、鐵軌或停車場等地種植作物。Peas&Love 創辦人貝西亞說,雖然與溫室農業相比,城市農業的產量沒有那麼高,但卻會有非常強的物流連結,因為「我們的農場可能剛好就在餐廳或飯店的頂樓。」
經濟模式仍碰壁
法國城市農業的先驅企業家烏伯特已經在法國大城市中,建立了30個城市農業的站點。但他也坦言,城市農場目前仍面臨許多障礙,例如要取得屋頂作為農地的法律流程相當複雜,就算順通過法律程序,屋主還會要求相當高額的租金。他說,目前看來「(城市農業)盈利的機會微乎其微。」
而貝西亞對此表示,城市農業除了幫助城市居民更加靠近農產品之外,也能綠化城市,打造更宜居的住所。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提出「訂閱制」,讓民眾可以每月支付訂閱費,並獲得城市農業的使用權,交由公司員工或訂閱民眾本人進行耕種。
此外,烏伯特指出,城市農場能取得的空間都是零星的碎地,並不適合需要大規模農地的稻穀類作物,強調「永遠別想著在城市種小麥」。他指出,這些作物才是世界糧食的主力,城市農業必須找到與傳統農業的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