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各黨參政青年軍碰頭,誰才能成功出線?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表示,外型、流利的表達能力與不錯的學經歷都是政黨提名的要件,國、民兩黨選人另外受到政治家族勢力影響;台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說,個人特質是青年選戰的關鍵,但「網紅牌」最近效果已有減弱的趨勢。
青年候選人三要素
隨著青年選票愈來愈多,各個政黨也陸續推出青年參選人,主打「青年軍」招牌,除了宣稱培植政治勢力之外,也瞄準年輕票源。
針對年輕候選人的問題,廖達琪表示,「外型」、「表達能力」與「不錯的學經歷」是候選人的三項要素,但仔細研究,還是可以發現每個政黨的文化不同。她說,像是民眾黨的參選人就比較少從政治家族產生,但國民黨與民進黨這些政治勢力很強的政黨,還是會出現比較多的「政二代」,或者與原本政治勢力有關的年輕參選人。
關鍵是個人特質
隨著眾多青年參政者浮出檯面,究竟誰能獲得民眾青睞?曲兆祥分析,有那麼多的青年參政者,關鍵還是在於有沒有明顯的「個人特色」。他舉2018年當選台北市議員的網紅呱吉為例說,當時「他的個人特質相當明顯」。
但他也說,現在「網紅牌」可能沒有那麼強了,因為網紅太多,特性很容易因此消失,未來青年參政者能否在其他領域,如政見、專業能力等展現個人特質,會是很重要的關鍵。
「不是每隻母雞都管用」
廖達琪則表示,政黨的輔選依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儘管市議員制度的席次較多,對小黨比較有利。但如果小黨的輔選不夠有力、地方經營不夠深,政黨能提供的幫助相當有限。她說,有時候還是看地方上的差異,像是高雄年輕人的爆發力就曾出現市議員黃捷以高票當選的例子。
曲兆祥認為,政黨母雞帶小雞的「衣尾效應」確實存在,但也不是「每一隻母雞」都管用,母雞應愈大咖,助選效果愈好。但由於目前選舉戰局還沒真正的白熱化,目前會有哪些母雞都還不曉得,是仍有待觀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