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正視全球碳排放的不平等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2/02/16 15:55 點閱 1695 次

根據「全球碳計畫」最近的報告,2021年全世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了364億噸的二氧化碳,僅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低了3億噸而已,顯示隨著疫情趨緩,全球的碳排放量又回復到過去的水準,是讓人不安的壞消息。然而,這些龐大碳排放的分佈是非常不平均的,因為它們主要是由過著碳密集生活的富裕國家人們所貢獻來的。

為了減緩氣候的暖化,聯合國的氣候峰會要求各國要認真的減少發電與製造產品時的碳排放,其實更具體的方式是衡量每個人的碳足跡。碳足跡是從消費端出發,去盤算整體牽涉的碳排量。也就是從一個產品(或一項活動)的原物料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人人都有碳足跡

本月中旬,在《自然可持續性》期刊的一項新研究,就利用世界銀行非常詳細的全球支出數據,使用消費模式驅動的模型,來評估不同國家和不同消費水平人群的碳足跡。該研究將全球人口依照消費金額分為最富裕的頂尖1%,再依序為優裕的9%、中間的40%和最底層的50%。

這個研究的特點,是可以計算人們購買產品中的具體碳排放量,確保碳排放與使用商品的人群直接相關,而不與生產國家的人民相關,結果當然就更準確到位。

富人過度的碳足跡

該研究的結果顯示,最富裕的頂尖族群,貢獻了全球總碳排放量的15%,優裕族群佔了32%,中間族群佔43%,而人口最多的底層族群僅佔10%。

若是以碳足跡來看,最富裕的頂尖族群平均每年排放48公噸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依序為優裕族群的11.6公噸,中間族群的3.5公噸,以及底層族群的0.6公噸。換言之,前1%頂尖族群排放的平均碳足跡,比50%的底層族群高出了75倍。這種巨大的差距實在令人驚訝,也清楚的顯示碳排放量在富豪及窮人之間的極端不對等。

若以國家為單位來看,美國在該研究中的人均碳足跡最高,每個人平均有14.5公噸,其次是歐盟的6.3公噸。相比之下,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如馬達加斯加、馬拉威、布吉納法索、烏干達和盧安達等),他們平均碳足跡都低於0.2公噸。

碳排不平等

為了實現《巴黎氣候協定》,也就是地表增溫不超過工業革命時期基準值的2℃溫控目標,到本世紀中期,每人每年可排放的碳足跡不能超過2.8公噸。然而當前的數據卻殘酷地告訴我們,全球目前有一半人口的碳足跡遠遠越過這個門檻,並且排放最嚴重的是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富裕族群。

這項分析揭示了當今世界各地明顯的碳排放不平等現況,最脆弱、最容易受極端氣候影響的族群,碳排的貢獻是最小的。從氣候公義的角度來看,抑制碳排放政策的明確重點應該是生活富裕的高排放族群。

當全世界正逐漸轉型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過程裡,一方面要貫徹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汙染者付費的原則,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照顧與改善數十億底層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