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重傷藝文界 盼政府聽產業聲音

簡嘉佑 2022/02/15 20:24 點閱 32212 次
觀眾因為考量疫情因素,不願親身前往劇場,導致表演藝術、劇團等藝文團體生計愈發困難。圖為全民大劇團表演現場。(全民大劇團臉書)
觀眾因為考量疫情因素,不願親身前往劇場,導致表演藝術、劇團等藝文團體生計愈發困難。圖為全民大劇團表演現場。(全民大劇團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竇興韻台北報導】疫情重擊藝文產業,如今各團都還在谷底!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說,觀眾少嚴重影響表演本身效果;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受訪表示,許多民眾選擇在家觀賞影片,導致劇團起不來;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則表示,可參考國外紓困案例,建立一個酬勞SOP。

藝文產業受重傷

根據聯合國文教組織近日報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全球文創產業於2021年的產值幾乎減半,並失去了約1千萬個工作機會,藝術家們的生存境況愈發困難,甚至被迫出走另謀它職,進而威脅到藝文創作的多元性。

而在台灣也出現類似的狀況,新冠疫情去年5月爆發以來,許多劇團等藝文活動,也因應疫情升溫被迫延期或取消,導致許多劇團的生計產生問題。文化部長李永得去年曾指出,受疫情影響,藝文產業損失產值預估達80億至100億之間。

朱宗慶受訪時表示,疫情對藝文產業的影響不僅是演出場地因為防疫措施而受到限制,更影響了表演的「動能」。他說,表演並不只有表演者而已,更牽涉到觀眾、工作人員與空間之間的互動,如果疫情影響到表演者的排練或觀眾數量,都對表演產生影響,讓表演效果打折扣。

謝念祖則指出,「民眾的生活習慣在疫情期間也改變了」,大家開始習慣遠距離溝通視訊、於各大影音串流平台上觀影。而且民眾也不願意冒著不小心染疫的風險前往劇院、電影院,如今年賀歲片票房可以說是「慘得一塌糊塗」。

綠光創藝行政總監陳希聖15日也表示,「疫情已使去年準備的預備金都花光了」,而且不只是他們,很多小劇團都呈現賠錢的狀態。他指出,創立綠光創藝公司就是為了成為劇團背後的資助,讓他們不用擔心錢跟行銷的問題。

政府補助收手

針對新冠肺炎為藝文產業帶來的不確定性,文化部祭出許多補助措施,包括產業紓困、藝Fun券等相關政策。其中,「藝文紓困4.0」補助方案,行政院去年就編列特別預算新台幣45.49億元,幫助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營運困難的藝文工作者與產業,提供最高額度6百萬的紓困貸款,但目前許多相關補助措施都已經截止。

謝念祖表示,疫情重傷藝文的狀況非常嚴重,尤其是去年五月疫情爆發時間相對比較長,對產業造成重大傷害。如今疫情雖然逐漸趨緩、防疫措施也有鬆綁,卻出現觀眾沒有回歸的狀況。但政府卻認為疫情趨緩,已開始縮減藝文紓困的補助,甚至出現「完全收手」的狀況。

朱宗慶表示,一個表演牽涉的層面相當廣泛,紓困金與實際表演需求還是有一段落差。但他也說,紓困「至少是最起碼的幫助,先把狀況穩下來」,盡可能協助表演團體、藝文場所減輕負擔,但他也坦言,不可能光靠紓困補助讓藝文產業恢復正常,而且要回到過去的狀況,可能也還需要一段時間。

多聽取產業的聲音

謝念祖說,文化部雖然有作出相關措施,如補助劇團進行線上直播,但整個產業界都還在摸索最好的作法,盼政府能多聽聽產業界的聲音,多進行溝通,讓產業理解自己可以作些什麼,攜手努力度過這波難關。

針對藝文紓困措施,綠光劇團董事長吳念真以道地的台語表示,這種事情靠政府沒有用啦,最終還要靠人民自己!他也表示,一部戲參與的人這麼多,每個人負責哪一部分、應該有什麼樣的酬勞,應該要有一個SOP,讓年輕人要能夠得到應有的補助與報酬,而且國外也有很多藝文紓困案例可以遵循、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