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通膨洪潮中,台灣亦未倖免。去年6月國內開始呈現通膨跡象以來,迄今延燒未停,各種民生物資、餐飲價格上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由於農曆春節即臨,本月12日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將會採取包括:公用事業所提供的油、電、瓦斯等「5大類別」物價凍漲措施,藉以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小組
接著,16日行政院再度召開跨部會「穩定物價小組」會議,經濟部為能針對春節應景物品進行監測,特別邀請重要連鎖業者座談,取得129家企業、接近五百個品牌全年將不調漲價格,以及28家下游連鎖餐飲業者與40家中、上游供應廠商將八項主餐調降回原價承諾。
雖然我們了解政府為能抑制通膨怪獸,用心良苦要求與民生相關的業者採取凍漲物價作法;但是必須思考的是,此種作法無疑是非常容易討好民眾,其背後卻又是需要負擔頗高昂的成本,最後淪為無以為繼之失敗政策。
從民眾對政府的「德政」公布後所反映的評論加以觀察可以發現,似乎未必領情,甚至認為此種作法「虛情假意」,或是認為春節之後恐將面對一波更高昂的物價漲幅。
凍漲成本 全民補貼
以公用事業提供的油、電、瓦斯來說,在成本不斷上升狀況下,強制要求凍漲,若虧損則形成公營事業自行負擔。雖表面上,是正確及惠民的德政,但實際上,公營事業所負擔的損失,卻是透過全體民眾共同補貼使用者,違反使用者付費基本原理,其所引發的後果極為嚴重。
換句話說,此種政策乃是使用量少者補貼使用量多者,忽略選擇其他作法可以達到相同效果,例如:因應減少碳排,搭乘大眾運輸者反而必須補貼自行開車者;因應環保節能,騎自行車者反而必須補貼開耗油車者。再者,此種政策在不同對象中,更是形成扭曲,例如:在所得之間是窮人補貼富人,在企業之間是小企業補貼大企業。
財政收入恐減少
另一方面,政府透過物價凍漲政策、補貼作法,除了讓價格的水準不易反映成本之外,將會讓市場缺乏正確的價格訊號進行調整。尤其政府採取凍漲時間過長或補貼數量過多,其所造成的財政負擔更是不容小覷。這些從過去以來的經驗顯示,歷次凍漲政策的後果是造成財政收入減少。
很顯然地,在凍漲政策下除了帶來財政成本高昂代價之外,更加無法忽略的是,這些補貼作法極易陷入「易放難收」泥沼。因此,政府與其採取凍漲政策或補貼作法討好民眾,不如加強查輯非法囤積廠商與惡意哄抬物價業者,甚至建立更暢通的物流管道與透明交易價格,如此始能降低通膨所衍生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