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醒報編輯 2022/01/11 21:19 點閱 3384 次

根據美國信諾保險集團一項全球性的健康指數調查,臺灣的壓力指數已在全球排名第二位!而長期處於壓力下的身體,究竟會出現什麼毛病呢?

所謂壓力源,是指來自外在世界打破你慣性思想與行為的東西,也可以是「預期即將發生」的因由;而壓力反應,則是你的身體試圖重建慣性思想與行為的作為。

本書聚焦在壓力與某些疾病風險增加的關聯,談壓力對於循環系統、能量儲存、生長、生殖、免疫系統等的影響。檢視了已知的壓力管理,以及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解決壓力最好的開始方式,或許是在腦袋內列出一串我們覺得有壓力的狀況的清單。

換個角度思考

你無疑會立刻想出一些明顯的例子,如路況、截止日、家庭關係、擔憂金錢。但如果我說:「這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方式,現在試著像斑馬那樣思考。」突然間,新的東西會跳上你的清單的前幾名,例如:身體嚴重受傷、狩獵者、飢餓。當我們需要被提醒去換個角度想,正顯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你我比斑馬更容易罹患潰瘍。

對動物而言,比如斑馬,生活中第一類難受的事情,是緊急的身體危機。如果你是那隻斑馬,一隻獅子剛剛跳出來想撕裂你的肚子,你逃走了,接著花一個小時逃避還在糾纏你的獅子。或者,同樣很有壓力的,你是那隻獅子,非常飢餓,你最好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大草原抓住什麼來吃,否則你就無法活下去。

這些是極度有壓力的事件,而且需要立即的生理適應才能存活,而身體的反應,會非常傑出地適應並處理這些緊急狀況。

長期性的心理災難

一個有機體也可能被長期性的身體挑戰所糾纏,這是第二類的難受。蝗蟲吃了作物,接下來六個月,你必須每天走上十幾公里去取得足夠的食物。乾旱、饑荒、寄生蟲,那些不愉快的狀況不是常會有的經驗,卻是未西化的人類和大多數哺乳類生活的中心事件。要對這些持續性的災難,身體的壓力反應還算可以應付。

但這本書很重要的部分,是第三類的難受,也就是心理與社會所造成的破壞。無論我們和家人相處得有多差,或是因為停車位被搶了有多憤怒,我們很少會為了這種事情而拳腳相向。同樣的,我們不太可能需要去追蹤和親自打敗我們的晚餐。

本質上,人類活得夠好、夠久,也夠聰明,可以光在腦袋裡就產生各種壓力事件。有多少河馬會擔心社會安全金能撐多久,或是在第一次約會時該說什麼?透過動物王國的演進來看,持續性的心理壓力是近代的發明,幾乎僅限於人類和其他社會性的靈長類。

情緒容易太過強烈

我們能夠光靠連結想法,就體驗超強烈的情緒(激發我們的身體進入隨之而來的騷亂)。兩個人可以面對面坐著進行冠軍旗賽時,進行不比偶爾移動小木塊更耗體力的事情,卻非常消耗情緒,而且新陳代謝的需求可能接近運動員在競爭性比賽高峰時的狀況。

或者,一個人只不過簽了一張紙就感到興奮,因為他花了好幾個月密謀操弄,然後在剛剛簽字開除了一個厭惡的敵手,他的生理反應可能會驚人地像是大草原的狒狒,剛剛把競爭對手的肺打爆、把臉割爛。

如果一個人為了某些情緒問題而使內臟糾結於焦慮、憤怒和緊張好幾個月,就非常可能導致生病。

總是擔心著生活

這是這本書的重點:如果你是逃命的斑馬,或是衝刺覓食的獅子,你的生理反應會很好地適應去處理這類短期生理緊急事件。對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猛獸來說,壓力來自於短期的危機,然後要不是那個危機沒了,就是你自己沒了。

而當我們枯坐著擔心有壓力的事情時,也同樣開啟了相同的生理反應,只是當它們被持續地激發時,就可能是個災難。大量的證據顯示,壓力相關疾病大多來自於我們太常啟動那些應該用來回應急性身體緊急事件的生理系統,而且一打開它就是好幾個月,因為我們總是擔心著房貸、人際關係和工作。

我們的壓力和斑馬的壓力之間的差別,使我們開始深思一些定義。一開始,我必須提起一個在中學生物課上可能折磨過你的概念,也許你從那時起就希望不必再想到它,也就是「恆定性」,像是身體有需要氧氣的理想程度、理想的酸鹼度、理想的體溫等。

恆定性與壓力

當我們考慮到經常讓自己以及人類擔心到生病的情況時,我們不能把壓力源僅僅解讀為「打破你恆定性的東西」。壓力源也可以是「對於即將發生什麼事的預期」。有時候我們夠聰明,可以看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然後僅僅根據預期,就能開啟宛如事情真的發生一樣的強烈壓力反應。

某些層面的預期性壓力並不僅限於人類,無論你是在荒涼地鐵中被一群流氓包圍的人,還是與獅子面對面的斑馬,你的心臟都會狂跳,即使還沒有發生什麼身體傷害。

但是,我們不是那種認知層面較簡單的物種,而是只要想著很久以後可能破壞我們恆定性的壓力源,就會開啟壓力反應。例如,非洲農人看著一大群蝗蟲降臨在他的作物上時,即使他已經吃了足夠的早餐,也沒有因為挨餓而恆定性失衡,但是他仍會經歷壓力反應。

預期心理啟動反應

當我們因為害怕什麼會成真而啟動壓力反應時,就是在讓自己這個認知技巧允許我們提早啟動防禦,而這些預期性的防衛可以有相當的保護力,此時的壓力反應大多與「準備」有關。但是,當我們進入了生理性的混亂,並且沒道理地啟動壓力反應, 或是為了無能為力的事情而啟動它,就是一種「焦慮」、「神經質」、「疑神疑鬼」或「不必要的敵意」。

因此,壓力反應不只能在生理或心理的攻擊中啟動,也能在預期心理中啟動。生理系統不只能被各種身體災難所啟動,也能在光想著那些事情時就被啟動,這種壓力反應的廣泛性是令人驚訝的。這種廣泛性最早在數十年前即受到壓力生理學的教父之一—漢斯.塞利所重視。

身體會自動調適

基礎狀態的理想值,與承受壓力時不同,這是「身體調適」(allostasis)的中心思想。

假設你的身體缺水, 恆定性的解決辦法是,腎臟要負責解決這個問題,它要為了省水而緊縮起來,少製造尿液,而身體調適的解決辦法是,由大腦負責解決,它要告訴腎臟怎麼工作,傳送訊號到身體容易揮發水分的部位(皮膚、口腔、鼻子)去取水,以及使你感到口渴。

恆定性是去處理這個閥門或那個玩意,身體調適則是由大腦統整全身性的改變,通常也包括改變行為。
(興韻/輯)

《壓力》
作者: 羅伯.薩波斯基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16

其他書訊:

《預約未來財富》
作者: 李顯儀
出版社:博碩

本書共分成8個部分,分別為金融經濟、貨幣匯率、股票、基金、固定收益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銀行理財商品與金融科技等所組成。書中的單元內容以一般的金融實務常識、當今較熱門金融議題與投資人較容易誤解的金融觀念為主。

希望透過本書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解說,讓讀者更明瞭金融的實務運作,以及釐清一些投資真相,並提供讀者在進行投資理財時,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常識。

適合具投資理財興趣的初學者與進階者、大學投資理財通識課程的學生,以及108課綱技術型高中商管教師的課外讀物。

《被統治的藝術》
作者: 宋怡明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被統治的藝術》以明代沿海衛所為背景,剖析承擔兵役義務的軍戶家族如何擬定種種策略陽奉陰違,趨利避害。他們既未公然挑戰權威,亦非順從遵守律法,而是在反抗與服從之間遊走,不斷對以下問題進行權衡與決策:何時被統治、如何被「最恰當地」統治、如何讓被統治的利益最大化又讓付出的成本最小化──運用「被統治的藝術」。

本書分成三部分,分別講述福建軍戶在原籍、衛所和軍屯的日常生活。歷史學家宋怡明親身走訪田野,挖掘大量族譜、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間史料,結合微觀的鮮活案例與宏觀的嚴謹分析,完成這部關注一般常民大眾的社會史傑作。

《晚點吃也不怕胖的瘦肚減醣湯》
作者: 高嶋純子
出版社:境好出版

正處於積極瘦身期的你、想開始嘗試減醣減脂的你、很晚下班後想吃卻又怕胖的你,都能跟著這本書開始輕鬆實踐無壓力的減醣生活,用一碗快速湯品取代晚餐,特別適合上班族、自炊族,是春夏秋冬都能喝、就算晚點吃也不怕胖的瘦肚減醣湯。

以四季旬蔬為主軸,設計不同風格的湯品,韓式、日式、西式、中式湯底任你選,就算減醣也一樣美味不減,吃得開心又有飽足感。讓冬季湯品從身體中心開始變暖,抵擋寒冷,例如起司蒸蔬菜減醣湯:與圓潤溫和的起司一起享用蔬菜的樸素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