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視窗〉國際物價高QE將退 央行應考慮升息減壓

何其台 2021/12/20 11:50 點閱 1077 次

國際經濟及金融情勢紊亂,美國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達6.8%,創40年新高,聯準會(Fed)暗示明年及後年將各升息3次,英國央行率先升息減壓,台灣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9年新高,達2.84%,通膨加遽,央行應考慮升息減壓。

國內通膨已嚴重

主計總處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84%,外食費年增率達1.65%,物價上漲壓力強勁。經濟成長率尚未反映到人民薪資,消費支出卻急遽膨脹,國民實質所得縮水,生活壓力沈重,且不動產漲勢難遏,嚴重影響物價穩定。

根據591新建案調查,全台近兩年新建案平均漲幅高達27.6%,單坪上漲逾10萬元,全台去年第1季房價每坪還守在3字頭,平均單價37.96萬元,今年第3季平均單坪高達48.47萬元,資金泛濫,爛頭寸充斥,炒房、炒股、炒糧食,通膨壓力襲捲全台。

全球資金泛濫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美國多次紓困,貨幣寬鬆政策導致通貨膨脹嚴重,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至66.8% ,降幅6.8%,達10年來谷底,重創拜登政府民調,如何壓制通膨,成為當務之急。

美國聯準會最近宣布,2022年3月量化寬鬆政策將退場,維持基準利率0%至0.25%區間不變,加快每月縮減購債,以每月150億美元的速度減債,預計2022年中完成,並暗示明年及後年將各升息3次。意味著美元強勢貨幣將形成,新台幣強勢匯率將成過去,亦將影響台灣金融及經濟環境。

英央行率先升息

而英國央行認為,當前通膨壓力嚴峻,比疫情還難搞定,貨幣政策委員會以8比1投票一面倒,本(12)月16日率先升息,上調基準利率,從史上最低點0.1%,調至0.25%,歐洲其他國家還在審慎觀察國際金融動態。

美國聯準會不斷宣稱,通膨是因供應鏈中斷造成,不過主席鮑威爾的談話,卻沒有那麼樂觀,他不斷暗示這種「暫時性通膨」,令人擔憂。巴克萊經濟學家麥克.葛潘直言,從聯準會加快縮表跡象顯示,升息的日期應該不遠了。

通膨影響生活

面對國際金融環境變化,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增強,應不是短期現象所能解釋,台灣當前貨幣寬鬆政策應適度檢討。央行去年3月因疫情關係,曾大幅降息,希望透過貨幣寬鬆,協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如今台灣疫情舒緩,經濟活動恢復正常。11月外匯存底為5473.32億美元,較10月底續增6.31億美元,外匯市場穩定。

然而,在貨幣供給方面,11月M2貨幣供給額達5289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51%,創2010年6月以來新高,面對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不動產漲勢不止,以及國際主要經濟體金融環境變化,中央銀行應考慮縮表,適當升息,避免資金外流,並遏止通貨膨脹,防止國民實質所得縮水,衝擊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