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有骨氣的選民 拒絕被政黨打包!

醒報編輯部 2021/11/07 14:06 點閱 1711 次

上個世紀三零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圖左)在群眾大會上說:「情勢複雜,大家如同盲人摸象,政治家要能看到象的全貌。」群眾以為她要頌揚她的先生如何聰明睿智,高瞻遠矚;她接著說:「這就是為什麼羅斯福需要你們。」

傾聽民意 看見全貌

是的,政治人物需要傾聽人民的聲音,才能看到國家全貌。人民不要小看自己,唯有誠實表達你看到的、你感受到的、你的擔憂、你的希望,政治人物才能看清形勢,做出對的抉擇。

一個月後即將投票的四大公投,是人民清楚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公投成案不易,民主得來不易,我的好惡我決定,不容政黨打包指導。民主時代,人民當家,不是政治人物手上的棋子,呼來喝去的投票部隊。

這次公投有四大議題,性質各有不同,不容政黨一刀切,用顏色標籤化、兩極化。

其一,反對進口萊豬與食品安全有關。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在台灣列為禁藥,政府卻開放他國使用禁藥飼養的豬隻肉品進口,人民基於保護自身健康,要求施政邏輯一致,可能會投下反對票。

行政與社會成本

其二,公投是否綁大選,牽涉投票的行政成本與社會成本,2018年大選時,十項公投與地方選舉同時進行,導致部份地區投票時間拉長,也拖延開票速度;這次公投原本放在八月,因新冠疫情關係被延到12月8日,看來單獨舉行公投確實方便許多,非常有彈性。

另方面,公投綁大選,公民出門一次,既能對候選人進行選舉,也能對全國關心的議題表達好惡,一石二鳥。當年民進黨在野時,大力宣揚公投,譏諷國民黨主導的公投法是「鳥籠公投」,現在朝野易位,立場相反,昨是今非,支持者都被搞糊塗了。這次應該自己想清楚,至少保持內在思維統一,拒絕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因地制宜 難以政黨切割

其三,核四是否重啟,是國家能源結構問題,也是氣候變遷、淨零排碳議題,更與空氣汙染、核能安全相關。不同地區的民眾也因危害度或風險度的不同而有各自考量,例如,國民黨籍的宜蘭縣長已經公開反對重起核四,難道國民黨要以黨紀處分嗎?顯然不敢,也不會!

其四,反對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以保護桃園藻礁既是環境保護議題,也與國家能源安全有關,不同地區的民眾的立場也不一致,與核四問題類似,都有「鄰避效應」,也就是在地人士會反對將嫌惡設施放在自家後院,很難以政黨屬性切割而強人所難。

三度擔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在二次大戰風雨飄搖之際鼓勵他的國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是的!身為公民,我們應該勇敢,要還原公民本色,對於公投四大議題,一一深思明辨,得出自己的答案,投票決定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