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現在的世界若沒有地址,外送或包裹如何送到我們手中?發生緊急事件又該如何趕往正確的地點?作者迪兒德芮‧麥斯葛要告訴你地址不僅僅是用來標示位置的工具,更成為權貴炫耀財富的方式、政府控制社會的利器、醫生追蹤傳染病的關鍵。
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作者走訪加爾各答的貧民窟、曼哈頓的繁華街區,以及聖路易斯的金恩博士大道等地,揭露了地址被發明的歷史、造成的影響及其背後代表的真相!
在一九九〇年代時,耶魯大學(Yale)教授史考特(James Scott)曾提筆將一個難題寫成書:為什麼國家總厭惡人民四處移動?
對人民所知甚少
遊牧民族、吉普賽人(gypsie)、愛爾蘭遊人(Irish Traveller)、貝都因人(Bedouin)、遊民、無家可歸者、逃亡奴隸等等,總是被「國家視為一根心頭刺」,國家企圖釘住這根刺但未必成功。隨著史考特的書寫進行,他意識到自己應該還要寫另一段故事,關於國家一開始是怎樣把人民釘住的。
史考特發現:「現代之前的國家在很多重要層面上,可以說是半瞎的。國家對於自己的子民以及人民的財富、地產、產量、所在地、身份等所知甚少。」用史考特的話來說,在瑪麗亞.特蕾莎的時代,十八世紀的歐洲國家「主要是部抽取的機械」。
塑造可以駕馭的社會
君主對於要如何從王國內榨取更多稅收與貿易,愈來愈駕輕就熟,但是,史考特寫道,「當王侯宣稱專制統治時,有些事卻頗為諷刺」」,因為他們幾乎無法控制地方層級,或如史考特的說法,君主「在社會工程尚難以推動更加有利的實驗措施。若要讓君主日漸壯壯的野心能徹底落實,他們需要非常強大的自負、一部可執行所需任務的國家機器、以及一個可以駕馭的社會」。
若要駕馭一個社會,他們首先必須知道社會裡有哪些人。史考特表示:「國家必須創造有身份的公民,它必須創造有名字的公民資訊以及相符的地址,並登記在地籍資料上。」在早期現代的歐洲,「國家塑造」一事需要「易於了解」的社會,國家要做任何事情之前,它必須先了解自己。史考特說:「而在這個讓社會易於了解的過程中,國家徹底改變了自身。」
無永久的姓氏
舉例而論,在十四世紀之前多數歐洲人並沒有永久的姓氏(而中國秦朝竟然在西元前四世紀時就已為了「收稅、勞役、徵兵」而要求人民有姓氏)。
根據史考特的敘述,歐洲人只有名字,若還需要額外的補充,他們就會加上自己的職業,例如磨坊人米勒(Miller)、麵包師貝克(Baker)、打鐵匠史密斯(Smith);或者加上自己居住的地方,例如住山丘的希爾(Hill)、住溪邊的布魯克(Brook);又或者加上父親的名字或氏族的名稱(例如Johnson、Richardson)。
然而,這些姓名並非有系統地往下流傳。你只靠名字是找不到人的,例如在一七〇〇年代的英格蘭,百分之九十的男性都使用以下這八個名字:約翰(John)、愛德華(Edward)、威廉(William)、亨利(Henry)、查理(Charles)、詹姆斯(James)、理查(Richard)、羅伯特(Robert)。
沒有公民生活建設
對於外來的警察或收稅官而言,這種名字哪有什麼意義?當地人或許知道要怎麼找到「威廉之子亨利」,但他們也可能不跟你說,由此統治者要求人們必須永久採用姓氏,這是國家力量進一步延伸的徵兆。
房舍編號乃是這個龐大現代計畫中的一部份。我們現在已知古羅馬人沒有街道名稱或門牌號碼,但他們還是多少可以找到路;或許,羅馬當局並不亟需地址系統,因為他們並不亟需找到某個特定公民。
首先,羅馬政府不是中央集權的,這表示地方官員或許知道所有他們應該知道的人;更根本的是,羅馬的國家體制並不牽涉現代政府所從事的那些公民生活建設,例如羅馬人沒有公立學校。
以文獻為例
中世紀的歐洲國家也沒有追蹤子民的確切方法。歷史學家斯梅爾研究馬賽的公證文獻多年,他從一四〇七年的犯罪受罰者檔案中找出一些例子:
伊沙貝拉,一個墮落的女人
阿根廷娜,希莫內的妻子
約翰.勒.布斯,馬賽的麵包師
經歷五百年後
然而,經歷五百年之後,一九〇七年的紀錄看起來則像是這樣:
姓塞尼,名亞涅.賽列因.約瑟芬,三十二歲,教師,出生於奧德省的侯克福,居住在馬賽的聖吉勒街十號
姓卡斯特洛提,名約瑟.路易 十八歲,海員,出生於科西嘉島的巴斯提亞,居住於馬賽的費吉埃.德.卡西斯街八號
姓培宏,名貝特.珍娜.亞賓.約瑟芬 二十八歲,出生於隆河口省的馬賽,住在馬賽的o博哈多大道六十八號
地址與身分相連
斯梅爾在其精妙的著作《想像的地圖學》(Imaginary Cartographies)當中寫道:「一四〇七年時並無固定格式範本,若我們得知約翰.勒.布斯是個麵包師,肯定是因為他如此告知負責記錄的官員。
相反地,一九〇七年時已有預先印好的表格:姓名、職業、出生地,以及──本書最關心的──地址或居住地。」十五世紀馬賽的公證檔案,不過是在想辦法描述人們的身份,斯梅爾的結論是:「地址之利用、身份與居住地相連的做法,乃是現代的情況。」
警察烏托邦
國家在自我塑造之前,必須了解自身的社會、辨認其人民。在房屋編號推行之前,昏暗閉密的房舍、沒有繪製地圖的街道使人口得以隱匿。若要看書,我們要讀的是字;若要看城市,我們要讀的是街道名稱與門牌號碼。在政府還沒確定房舍地址前,他們它對人民的身份是盲目無知的,是房舍編號幫政府開了眼。
但當國家終於睜開雙眼,那時會發生什麼事呢?十八世紀的巴黎,一位法國警官紀堯特(Jacques François Guillauté)著手記述他理想中的警察烏托邦。
最初的「大數據」
紀堯特在那本內容豐富、插圖豪華的《法國警務改革簡論》(Mémoire sur la réformation de la police de France)當中,提出一個激進的計畫,也就是如何密切追蹤每位巴黎市民,其內容包括對城中所有男人、女人、小孩進行詳細資料登錄。
卷宗將存放在一種可以旋轉的機械式檔案櫃中,櫃子周長三十六英尺,底下裝有巨大的輪子,其不只能儲藏檔案,還能讓職員快速取得資訊。
哲學家薩瑪友表示,你可以想像一架巨大的「羅樂德斯」。譯29這個薩瑪友稱為「資料櫃」的設備,得靠腳踏板來操作,當整座城市的人口資料要儲存在一間禮堂大的房間裡,它可以讓作業變得比較容易。這真的可以說是所謂的「大數據」。
安置在顯眼的位置
但是該計畫的實踐,需要對巴黎進行徹底的重新思考,當時的巴黎可是人口旺盛,尤其擠在巷弄蜿蜒的貧民區。所以,羅樂德斯若要發揮效用,每張卡片上怎麼可能沒有編號?
於是,紀堯特計畫將巴黎分成幾個編號的「區」(quartier),移除重複的路名,要求街道名稱必須刻在石匾上並安置在顯眼的位置。每條街道、每間房屋、每座樓梯井、每層樓、每間公寓,甚至每匹馬,都必須加以編號。
(興韻/輯)
《門牌下的真相》
作者: 迪兒德芮.麥斯葛
出版社:臺灣商務
其他書訊:
《順勢致富》
作者: 麥可.卡威爾
出版社:今周刊
什麼樣的交易策略,能夠無論牛、熊還是黑天鵝,都會成功賺到錢?市場一直在波動,但精明的交易者不管景氣好壞都能獲利。順勢交易的最大優勢在於,你沒必要知道與石油相關的資訊,也無須知道下周或明年的石油供求狀況。順勢交易者根本不關心這些!
不管是匯市、黃銅、貨幣還是股票,順勢交易策略在每個市場都管用,用錢滾出更多錢,就這麼簡單。順勢交易者遵循幾條永不過時的經典法則。
一,如果你對市場的走勢判斷失誤,請承認錯誤,然後賣掉股票。二,股市上漲時,你可以從中獲利;股市下跌時,你同樣能做到這點。三,你完全不必理會交易是在哪個市場中發生的,順勢交易者唯一在乎的事情是市場的價格走勢。知道了價格,也就抓住了賺錢機會。
《大人的煩惱,就由兒童記者來解答吧》
作者: 龜岡兒童新聞
出版社:悅知文化
大人們總是有各種無謂的煩惱:「擔心自己結不了婚。」「兒子罵我臭老太婆。」「我很怕死。」「年輕人老是輕易離職。」成為大人後的我們,總想著各種無謂的煩惱……而忘記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你是否有發現,小孩子在與大人爭論時,孩子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反而點出了大人的盲點?雖然他們有時候說出的話很殘酷,卻又能夠在他們身上感受到包容一切的大愛,真的是一種奇妙的動物。
「大人永遠都是對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這種話並不正確!你以為的人生課題,紅遍大街小巷的兒童記者,都能一針見血地,猛然刺進苦惱的大人們的心中!小孩子才不做選擇呢!無論什麼煩惱,都能一刀兩斷!辛辣毒舌,卻一語道中!
《吃顆桃子》
作者: 張錫鎬
出版社:啟明出版
以一顆不正宗刈包紅遍全美,韓裔美籍廚師張錫鎬在紐約的餐廳桃福,徹底顛覆了現代美國餐飲,解放傳統精緻美食文化,他用他一慣的幽默風趣袒露最糟糕也最真實的一面,關於身分認同也關於自我認同,並且不停地犀利質問各種食物的社會性與餐飲界怪現象,如同已故摯友安東尼・波登曾說:「他絲毫不掩飾他恐懼與憎恨的事物。」
本書沒有刻意美化的廚師生活,只有在廚房工作過的人能了解箇中滋味。不管喜不喜歡張錫鎬這個人,必須承認他是餐飲史上一位領軍式的人物。他打破了所謂高檔低檔的藩籬,成功扭轉了亞洲菜系在美國乃至西方世界的形象,也因此改變了整個歐美餐飲的生態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