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思維》

醒報編輯 2021/09/29 07:59 點閱 2983 次

我們都曾懷抱夢想,卻不一定有勇氣執行;究竟是目標遙不可及,還是你在面對挑戰前,自動縮減了野心?你對你自己的了解都是對的嗎?你知道最能局限自我發展的人,其實是你自己嗎?

多數時間,我們的決策會嚴重受到認知偏誤和盲點的阻礙。如果我們為了追求更好的成就或職位而承擔了失去健康或幸福快樂的風險,那麼我們起碼該獲得相應的報酬才對。

行為科學專家提出最有效的執行方法,利用小步驟完成大格局,了解並承認自身的偏見將促使我們更有作為。打破自我心理禁錮,助你夢想成真。

要想像一個工作不快樂的人並不難……以凱蒂為例,她念完歷史系、從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一間大型廣告公司受訓。受訓期間她展現出行銷方面的特長,實習結束前就拿到了全職合約。

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

凱蒂對這個職位得心應手。當時社群媒體行銷正在崛起,凱蒂很快地掌握要領,她的客戶以大型食品公司為主。接下來她幾次出馬都大獲成功,不是活動得獎就是爭取到新客戶,一路升遷。

二十多歲的青春飛逝而過,事業也看似飛黃騰達。現在三十五歲的她已經是一個全球團隊的負責人,為世界上最大的幾間食品生產公司提供網路行銷解決方案。她深受同事喜愛,薪水優渥,人人稱羨。

但凱蒂討厭她的工作,和許多人一樣,她一開始並無意踏入這一行。面對目前的成就,凱蒂表面上覺得自己應該要享受人生的黃金時光,但內心卻總是苦不堪言。她需要改變,但要改變什麼呢?

不迷失方向很困難

凱蒂代表那些表面上看似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卻渴求不同可能性的人。她想要中斷工作生活,把自己的格局放大。

擁有偉大的夢想很簡單,但實踐卻很不容易。今時今日要想在工作生涯中不迷失方向很困難,無論是科技日新月異,還是因應全球化趨勢,都導致我們所需要的技能隨時都在改變;如今尚且炙手可熱的工作,轉瞬就成了明日黃花。

更多人發現自己在身處於「贏者全拿」的工作生態中,因為從傳統職場到現代新創公司,被視為頂尖的人,才能得到極優渥的報酬,但只是稍微差他們一點,卻只能得到極其普通或更微薄的待遇。

試圖獲得相應的報酬

如果你現在正全力衝向明確的終點線,難免會覺得筋疲力盡。如果你現在正勤奮不懈地工作,但是心中沒有方向或最終目標,那可能會感覺更糟。我們之中有許多人為了追求成功而犧牲了自我照顧,我們錯過家庭聚會、健康檢查、忘了特別節日等。如果我們承擔了失去幸福快樂的風險,那更應該憑著影響力、技術、能力和天賦,來獲得相應的報酬才對!否則承擔這些風險就不值得了。

所以我們付出努力,提升自我技能。某些人確實開創出驚人的成果──突破性的研究、創新策略,或是讓每個人都能過得更好的產品。照理來說,這樣總該獲得相應的報酬了,對吧?

難以樂在其中

但很遺憾地,足以決定誰能得到何種報酬的理由和過程,一點也不明確,而且通常不太公平。每天都有優秀的新產品失敗、真正的天賦被埋沒、寶貴的創新被摒棄。認知偏誤通常是我們想法動搖、事業卡關的原因。這些偏見可能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影響你和你的職涯,當你注意到時,甚至露骨到讓你忍不住落淚。

能夠影響你職涯發展的人若是顯露盲點,讓你的路途變得更遙遠,任誰都會感到挫敗,更難以樂在其中。

如果你的創新點子被──「我們一直以來都這樣做」一句話否決,或不得不在官僚體系、繁文縟節和遊說關說之間,不斷浪費時間鬼打牆,你可能會沮喪不已。如果你在職場上看見天資聰穎的人才,只是因為學歷不夠好、人脈不夠廣或長相不夠出色而無法往上爬,你或許會忿忿不平。

決策受盲點阻礙

但不是只有其他人──認知偏誤的影響不僅限於別人的行動(或不行動)。我們自身的認知偏誤也會讓我們裹足不前。你可能認為自己是個好的決策者,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做決定,不會受情緒左右且條理分明,對吧?但你錯了!

行為科學無疑證明了大多數時間,我們的決策會嚴重受到認知偏誤和盲點的阻礙,不論我們自認思考有多周全;並堅信自己是有目的地在行動,然而實際上我們卻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理性。

自身的認知偏誤會如何讓我們在工作上裹足不前?如果你是大公司的員工,請試想一下,為什麼你不爭取明年升遷的機會。是因為自身還沒符合條件?還是(如同多數情況)公司內的升遷標準不清不楚?

低估了成功的好處

我們先退一步回來討論,什麼是理性決策?「如果我很理性,想盡快得到升遷的好處,獲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卸下身上的重擔。既然升遷的標準不清不楚,那何不早點為自己爭取,就當碰碰運氣也好?又或許是,我太過重視被拒絕的代價。」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是認知偏誤困住你,使你裹足不前。你不僅高估了被拒絕的代價(感到受挫、痛苦、丟臉等等),也低估了萬一成功所帶來的好處。

對多數人而言,預期被拒絕的心理,往往會強烈到讓我們不願意積極把握機會。我們預期被拒絕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會使我們連想都不敢想。不過,實際上這樣的經驗並不如我們預期得那麼糟,還是有光明面。我被拒絕時會以一杯好的紅酒和一些巧克力來為自己打氣,然後準備下一次的嘗試。最重要的是,我們會從嘗試和失敗中獲益匪淺,並汲取人生經驗。

認知偏誤讓人裹足不前

我再舉一個例子,你是否厭倦目前的工作,一心懷抱創業夢?你可能有一個很酷的產品點子,但一想到要失去穩定收入就冒出一身冷汗。所以你繼續長途通勤,卻又隱約地擔心自己與人生志業擦身而過。

這樣理性嗎?你是否認為決策不是全贏就是全輸,而低估了後悔的代價?你有沒有考慮到,當你到了八十歲還沒有追尋夢想,產生「要是當初⋯⋯就好了」的遺憾?

我們自身的認知偏誤讓我們裹足不前。事實上,對多數人而言,這就是最主要的問題。如果我能夠確實地自我反省,就會知道認知偏誤的比例有八成來自於自己、兩成來自於他人。

我被早該放棄的案子卡了太久,陷入沉沒成本謬誤,因為之前投入了資源,所以儘管前景不佳我還是硬著頭皮做下去。我還因為嚴重低估了完成基本任務所需的時間,而陷入規畫謬誤,它在你相信一切都會在「最理想的狀態下」進行時出來搗亂。

冒牌者症候群

在事業的不同階段,我曾覺得自己在力求表現時像個冒牌貨,儘管資歷經驗都站得住腳。這顯示出,就算我們意識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存在,還是很難不落入其陷阱。我也曾拖延拖到天荒地老(包括寫這本書時),只為了逃避失敗或被拒絕的痛苦。

能了解到在漫長的職涯中跌跌撞撞、原地踏步、走回頭路甚至逼近懸崖邊緣的原因有一部分來自自己,反而讓人感到釋懷。承認自身的偏見可能成為阻礙,將促使我們變得積極。如同先前提到的比例,我可以掌控百分之八十的認知偏誤。這麼做能大大影響我的職涯發展。對你來說也是如此──雖然你的比例不一定相同。

我希望你從今天開始掌控自己的職涯,利用行為科學見解幫助你訂立並追求新的大格局目標,或衝過終點線去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

(興韻/輯)

《大局思維》
作者:葛蕾絲‧洛登
出版社:遠流

其他書訊:

《人如何學會語言?》

作者: 麥可.亞畢
出版社:商周出版

人類與其他物種不同之處就在於,人可以學習與使用語言。跨領域研究先鋒麥可.亞畢提出「鏡像系統假說」,解釋了人類大腦如何透過演化,造就了語言的誕生。

這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說明了文化演化如何接續生物演化,促使原語言轉化為完整成形的語言。作者解釋了十萬年前促使最早語言誕生的大腦機制,如何仍活躍於今日正在學習語言的兒童之中,或是近數十年來出現的新手語系統,以及語言從數十年到數百年間的歷史變化過程之中。

本書內容雖橫跨眾多領域,卻極具可讀性。作者對靈長類動物學、神經科學及語言學的背景知識做了完整清晰的論述,一般大眾也能夠閱讀。

《時尚的誕生》

作者: 姜旻枝
出版社:大田

香奈兒,菲拉格慕,愛馬仕,路易.威登,勞夫.羅倫……26位發明不朽品牌的大師,他們的傳奇故事,他們的熱情、創意、成功,全在《時尚的誕生》中!

他們打破限制勇敢追夢,他們在創作中苦吞失敗與被嘲笑,他們「設計眾人的生活」,並不是為了讓品牌貴不可攀,而是為了讓自己腦中的創意和大眾一起呼吸,讓衣服飾品等生活物件,更美觀、更實用、更獨特。

時尚設計師的歷史,就等於時尚設計的歷史;這些人生歷程,就是時尚設計界的歷史與精神。相信本書能讓原本不關心時尚的人,感受到時尚世界的魅力。

《臺北老屋三生事》

作者: 水瓶子
出版社:典藏文創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