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出超500億元,5年累積2500億元外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亮麗數字背後,以廉價勞力及各項生產要素,換取出超代價,潛存不合理、風險及結構性挑戰,相當嚴峻,台灣亟需產業轉型。
台灣低薪嚴重
為了保持台灣外銷競爭力,賺取外匯,新台幣一直維持低估價格,付出代價是人民實質所得,以及節能減碳,環保品質低落。以國民所得分析,台灣平均薪資42625元,第一名的金融服務業,平均薪資為49353元,第二名建築營造業48968元,電子資訊是48793元,第三名。服務業最慘,平均只有38452元。
台灣服務業月薪不滿3萬元勞工,竟然高達299.4萬人。香港月平均薪資4萬港元(约新台幣16萬餘元)、新加坡月平均6159新幣(約新台幣12萬3千餘元)、韓國月平均312萬韓元(約合新台幣8.2萬餘元),都大幅超越台灣。
固定薪資竟輸越南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2021全球人才」調查預測,新興市場亞太國家將是未來人才需求最殷切地區,46個國家中,台灣人才失衡最嚴重,薪資沒有競爭力是關鍵因素,其中高階主管在亞太15個國家,竟然落後到第12名,僅贏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還輸給泰國、印尼、越南。
中階主管薪資排名第9。中國薪資在中高階主管以上,全部贏台灣。影響所及,台灣外流謀職人口已達73.6萬人,且多屬青壯年,願意來台工作外籍人才只有3.1萬人,今年越南平均固定薪資,竟然還超越台灣,低薪將成為攬才最大困境,政府必須重視,低薪長期付出的代價相當慘痛,每年外移3.2萬人,缺才越來越嚴重。
水電廉價管理失能
另一項生產要素「水」,台灣水費凍漲27年,每度只有11元,全球第二低,只略高於澳門,不珍惜水資源,每年自來水及農業灌溉溝渠,大量流失達33億噸,幾乎是30個石門水庫儲水量,即使年降雨量高達2429公釐,遠高於全球平均1155公釐,比菲律賓還多,台灣還是乾旱,水資源管理無效率,可見一斑。
電費也一樣,住宅用電平均全球第3低,每度2.52元,只比中國大陸、墨西哥高。工業用電每度2.44元,全球第5低。要維持低電費,保持廉價生產要素,必須大量進口煤、瓦斯、核能發電,而綠電僅及發電量6%,付出的外部成本是環保及節能減碳評比,居全球倒數第三名,環境品質不佳,人民付出慘痛健康代價。
工業土地囤積炒作
工業區土地管理,多頭馬車,目前經濟部、內政部、地方政府各依不同法令管轄,目前平均每坪13.7萬元,囤積居奇,炒作嚴重,無統一事權機關合理分配運用,有地區3年漲5倍,漲幅驚人。從最高價新北五股工業區每坪116萬元,到最低價馬稠後產業區每坪3.5萬元,供需失衡情況嚴重。
台灣以廉價生產成本,換取外匯,付出代價太大,童子賢董事長看法確有道理,政府應該徹底檢討低廉生產成本,低毛利率利潤不合理現象,徹底調整產業結構,擺脫廉價代工宿命,積極規劃朝向附加價值高、低污染、勞力價值高之產業發展,不應再流血輸出,換取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