擧世重視節能減碳,蘋果預告2030年所有零組件供應商都必須實現碳中和,不能達標就出局,將掀環保海嘯,嚴重衝擊台灣供應鏈,政府再不實施碳定價,嚴格執行環保要求,恐將重創台灣經濟。
碳關稅衝擊企業
蘋果的預告,只是提醒供應商,歐盟正敦促世界各國,特別是G20成員,嚴格執行碳排放淨零決心,供應商不能配合,只有出局。歐盟已瞄準能源密集度高的產業,包括石化、鋼鐵、化學材料、肥料、造紙、塑膠、水泥等,將威脅台灣輸歐產品價值9100億元。歐盟唯一豁免例外,就是必須有同樣標準氣候政策,才免徵「碳關稅」。
台灣政府渾然不知「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落居全球倒數第三名的危機,蔡英文總統4月22日地球日提出淨零碳排口號,行政院或環保署若沒有具體行動,拒不實施碳定價,無視節能減碳世界潮流,歐盟也不可能將台灣列於豁免碳關稅名單,經濟海嘯衝擊,將超過政府想像。
經濟部長王美花最近曾表示,歐盟碳中和淨零要求,對台灣影響不大,顯然低估問題嚴重性,企業將付出慘痛代價。
蘋果嚴格要求碳中和
蘋果開出第一槍,警告供應鏈配合浄零要求,已讓全台企業「剉咧等」,台積電是蘋果最重要晶片夥伴,唇齒相依,即便如此,亦無例外,今年4月,台積電通知供應商,必須全面推進執行節能減碳,將供應鏈碳足跡以及減碳績效,正式列入採購重要指標,下游廠商臉色一片慘白。
蘋果如果不嚴格要求供應商實施碳中和,未來將每年將支付500億元碳關稅,足以影響生存。台積電一年使用全台5%電力,為執行碳中和,將掃空綠電市場99%綠電憑證,後續其他企業欲購買綠電,難上加難。
台積電一家年營業額20億元供應商,背後又串起近百家中小企業,如以台積電第一缐700多家供應商再向下延伸,衝擊層面至少6、7萬家各型企業,如果不堪負荷碳中和成本,只有出局。
一家上市公司財務主管表示,執行碳中和計劃,這裏要花費幾千萬元改變工廠環境,那裏要投資幾千萬元更換耗能機器設備,隨便幾億元就不見了,而且要詳細記錄碳排放資料,符合標準才行,絕非想像簡單。
政府低估衝擊?
實施碳中和影響企業深遠,日常用電、水、交通工具、生産原料、產品設計、包材、廢棄物處理、紙張材質、原子筆、影印機、冷氣、電梯、塑膠材料⋯,點點滴滴都要算清楚。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生產模式,甚至連生活型態都要調整,公務車用燃油或電動車,製造多少污染,都要計入碳中和,諸多企業恐難負荷成本。
台塑將被迫放棄生產PVC、PE原料,非永續性收入,約10億元,佔營收5%,不再生產保鮮膜、塑膠袋。正隆紙業因為蘋果包裝方式、材質,改變成一體成型簡、輕、薄型態,降低運輸成本,被迫減少供應,因驟增的生產成本,不堪負荷。
企業生產成本驟増
蘋果iphone包裝盒材質、重量全部改變,體積縮減一半,衝擊台灣產業5500億元,現在連手機顯示器螢幕塑膠膜,都要換成纖維材質,逼得代工標籤的正美企業,雖然單價低,非主要零組件,也必須詳列每種原料的可分解性、碳排、可回收性,生產成本大增,利潤驟減。
地球暖化危機,人類生存空前挑戰,全球節能減碳趨勢,台灣如果漠視重要性,碳中和要求將如海嘯,快速衝擊全台產業,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躲得過,政府知道問題嚴重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