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整理學》

醒報編輯 2021/08/19 07:48 點閱 8591 次

你的腦子是雜亂無章的知識倉庫,還是生產力豐沛的創作發電廠?你能有效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記憶嗎?你的思考習慣夠進化嗎?本書作者運用各種巧妙的比喻和實際方法,告訴你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及如何養成創意思考的好習慣。熟讀本書,將使你不管在校園學習或職場競爭上都得心應手,一生受用。

除了給予有效的觀念,教會我們如何進行深度思考外,作者也相當不吝嗇地提供許多自己體悟出來的竅門(know-how),完整地將許多心法分享給讀者。比如說:將自己記錄下的筆記內容從A移植到B;重新編排筆記內容的順序,將ABCD打亂為CDAB;有技巧地透過遺忘來進行思考整理等等,都能幫助我們打破一般的思考框架,迸發出許多靈感。

調查資料時,一邊閱讀,一邊做成卡片、筆記,是正統的做法,可是並非所有人都會這麼做,而且也不是非得這麼做才能整理知識。

一口氣讀完

如同前述,不管是卡片或筆記,都必須用手寫,很花時間,而且寫下來的內容,也未必全都能派上用場。有時候是事情過後才發揮作用,但這只是偶然,無法掛保證。一個不注意,甚至還會忘了有這樣一份筆記。

無論是卡片或筆記,寫起來都大費周章,而且後續維護也不容易,如果沒有善加管理,最後只會變成堆積如山的無用資料。不抄卡片,也不做筆記,要蒐集、整理知識寫成論文時,以下這種不管成敗姑且一試的特殊讀書法也很常用。

首先,蒐集與主題相關的參考文獻。在蒐集到所能得到的全部書目之前,先不急著讀。等資料都蒐集得差不多了,就把它們堆在書桌旁。接著,一本一本讀起。如果不專心一意,可是會讀不完的。可以寫一點備忘,但是不做筆記,也不抄卡片。

專注寫字 忘了內容

擔心這樣會忘記內容的人,就屬於卡片派、筆記派。有這種傾向的人,千萬不要學這種橫衝直撞式的方法,因為就算嘗試,也不會順利。要把一切記在腦中,當然會忘記,可是不會像做筆記或抄卡片的時候那樣,忘得一乾二淨,這很不可思議。

看樣子,記錄下來的心安會促進遺忘。以前有位大學者教訓拜訪他的同鄉晚輩說,把教授說的一字一句都抄成筆記,是愚蠢的做法。現在的大學生很多已經不做筆記了,但說到二次大戰前的大學課堂,把教授的每字每句都抄成筆記是很普遍的做法,而教授也會為了方便學生做筆記,放慢說話的速度。

寫字時會專注在寫字上,容易疏忽了內容。話說,以前來聽我演講的女士們都會低著頭、在光線不充足的環境下振筆疾書,她們也是被筆記派的想法給支配了吧!這類的筆記事後絕對不會重讀,然而卻為了寫字,忽略了演講的內容,結果落得兩頭空。聽演講的時候做筆記,不是個聰明的做法。其實專心聆聽,反而比較記得住內容。

有興趣就不容易忘

另一點是,興趣會發揮作用。即使不抄筆記,對於感興趣的事也不會那麼容易忘記。會忘記,就是沒興趣的最佳證明。如果求知欲旺盛,只要把它寫進腦袋裡的筆記本,便難以忘卻。如果不多相信腦袋一些,腦袋就太可憐了—姑且一試派是這麼想的。

假設有十本相關文獻,一本一本讀下去,到了第三本左右,就會出現重複的部分,這麼一來,便能推測這是常識或定論。如果出現和前面的書相反的想法或知識,就能了解這是眾說紛紜的部分。

第一本書會花掉最多時間,所以最好從正統的書籍開始讀起。大量閱讀同一個主題的書,愈到後面,不必詳讀就能理解的部分也會愈多。即使第一本書花了三天才讀完,讀完十本也不會花上三十天。一口氣全部讀完,反而很有效率。

積讀法效果非凡

讀完之後,必須盡快整理成文章。因為等到熱度一過,便會迅速遺忘。就算真正重要的部分沒有忘記,細節也不可能記得一清二楚。腦中充塞著許多知識時,要有效的整理是出乎意料的困難。實在是因為有太多難以整理的知識與見解,可是由於沒做筆記,也沒有寫卡片,就必須在腦袋的筆記被後來的記憶覆蓋過之前整理完畢才行。

像這樣累積許多書,再一口氣讀完的方法,我命名為「積讀法」。這個方法效果非凡,我可以想像,過去應該有不少人是使用這樣的方法。在自己的腦中做筆記、寫卡片,再視需要將內容抽取出來,這需要良好的記憶力,而過去的學者大多都博學強記,因此並非不可能的事。

在書籍量不多,幾乎沒有參考文獻、辭典的時代,想獲得知識,只能仰賴記憶。後來隨著典籍變多、要回想已經忘掉的事情方法變多,我們的腦袋也變得健忘了。現在稱得上博學強記的人難得一見,即使被人這麼說,也沒有過去那麼光榮。

塑造出知識性格

可是暫時性的博學強記,對於整理知識非常有用。積讀法就是透過集中閱讀、集中記憶,讓人在短期間變成對某個主題博學強記。只是,如果不立刻記錄下來,強記的內容還是會消失。等到完成論文或書稿以後,再放心的遺忘吧!如果一直執著於同一件事情,會妨礙到往後的知識學習或積讀。不過,有些事不論再怎麼努力忘記,還是會永遠留在記憶中。

因為這些知識與個人內心深處的興趣和關注事物有關。儘管覺得能就此忘掉,但終究無法遺忘的知識,會塑造出每個人的知識性格。積讀派裡有許多作風鮮明的知識分子,這應該不是偶然。

積讀法乍看之下似乎是懶人的用功法,但是它不僅傳統,也相當現代。我們在非刻意的情況下所習得的知識,大多是這種積讀法的變形。

靈感要馬上寫下來

要讓靈感沉澱,最好不要放在腦子裡,而是放在紙上。在隨手可及的地方擺上記事本,一想到好點子就立刻寫下來。只要想到已經寫下來了就能放心,這麼一來,便能暫時將靈感驅離腦外。之後只要再看到紀錄,隨時都能回想起來。要讓靈感沉澱,最好不要放在腦子裡,而是放在紙上。

還有另一種情況也必須記錄下來,不是為了沉澱,而是為了捕捉當下的事。靈光一閃的點子總是稍縱即逝,而點子一旦消失,不管再怎麼努力回想,都不再浮現了。一想到什麼,就當場記錄下來。即便當時不以為意,往後也可能發展成驚人的想法。如果沒有記錄下來,讓難得的妙點子永遠埋沒在黑暗中,那就太可惜了。而且點子不是只有坐在書桌前才會出現。

例如「馬上」,以現代來說,就是在通勤電車裡,「枕上」是在床上,「廁上」是廁所裡。這些地方看起來似乎不會出現什麼好點子,可是偏偏待在這些地方的時候,就是會浮現一些與反覆思索的事情相關的好點子。

記事本要隨手可及

假如在上廁所時想到了好點子,卻也無計可施,心想上完廁所後再記下來吧。想著想著,這個念頭或許就隨著馬桶水一起被沖走了吧。如果不養成當場記下來的習慣,很容易讓點子溜走。不管是在馬上(車中),還是枕上(床上)、廁上(廁所裡),都要在隨手可及的地方擺上記事本,一想到好點子就立刻寫下來。

如果是枕邊,可以擺上一大張紙和鉛筆後入睡,半夜醒來,若是忽然浮現靈感,即使不開燈,也能摸索著寫在紙上。早上起來一看,那字跡肯定凌亂得不像話,甚至字與字還疊在一塊,可是只要辨認得出來,就足夠作為線索了。

不拘泥日期、格線

高斯或亥姆霍茲等人,每天醒來時必定有源源不絕的靈感等著他們,可是若等到完全清醒後再慢慢寫,恐怕大部分的點子早就煙消霧散了。如果枕邊有紙筆,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這樣的早晨,想必也很難讓雀躍的心情沉靜下來吧。

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隨身攜帶記事本。普通的記事本即可,不過每一天的欄位全都用來記錄想法、靈感,日期和格線全忽略不管。為了節省空間,以小字簡潔扼要的記錄要點。寫完一個項目後,就畫一條線做區分,這樣一頁就能寫下相當多的點子。

(興韻/輯)

《思考整理學》
作者:外山滋比古
出版社:究竟

其他書訊:

《如何避開地雷股》

作者: 葉銀華
出版社:天下雜誌

看財報,要先看現金流量表?獨董辭職,尤其是全部辭職,是重要警示?更換會計師,尤其在四月時,投資人要小心?當公司股價大漲,基本面卻沒好轉是警訊?經常發布重訊澄清媒體利多報導,反而可能暗藏危機?

股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地雷股,如何提早發現這些問題股、找到績優股? 揭露投資人應該關心的代表性案例,了解股王為何變地雷、標竿企業如何被掏空……掌握最具警示作用的指標、識破上市櫃公司暗藏的重重危機,找到好公司為你賺錢。

財務金融與公司治理權威教授葉銀華長期追蹤地雷股所顯現出的「事前」風險徵兆,告訴你什麼是公司治理9大警訊指標,又要到哪裡看這些指標。

《地球生存地圖》

作者: 《科塔普》雜誌
原文作者: Katapult
出版社:商周出版

這本書,讓你一眼就了解地球的狀態有多嚴峻:每年消失的熱帶雨林,有整整一個英格蘭這麼大;如果每個人都按照香港人的生活方式,那我們會需要4.2個地球才有足夠的資源;被混凝土覆蓋的地表面積,有22個台灣這麼大;全球的海洋,每一分鐘被撈出176公噸的漁獲,卻有19公噸的垃圾投入!

專精於資訊圖表的作者,還會告訴你:死於鯊魚的人類,和因人而死的鯊魚,分別是多少?全球運轉中的燃煤電廠、核電廠,有多少、在哪裡?我們需要多大面積的植物,才能中和全球的二氧化碳?全球使用中的手機,和使用中的牙刷,哪個多?懸浮微粒汙染,在哪裡最嚴重?氣候暖化,聖誕節時不再下雪了?

這些發人深省的答案,是地球在呼救的訊號。

《台灣的100種鄉鎮味道》

作者: 許傑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台灣的四季風景與人文風情,每天都是即興出發小旅行的最佳時機。368鄉鎮最道地的小村風光與經典小吃,帶你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再次愛上台灣這片土地。

這是一趟跟著文字環島、任憑照片發酵的紙上旅行。身為台灣人,你說得出自己家鄉的故事嗎?這次試著用味道來遊遍台灣各鄉鎮吧!

從櫻花雨、桐花季、熱氣球、花火節、曬柿子、蘭嶼拼板舟體驗……跟著旅遊達人許傑一起玩遍美麗寶島,你會發現,台灣不同季節都有讓人驚豔的城市之美,無論是在地人情、巷弄風情,都值得你細細感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