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衡》經濟理性下 現金優於振興券

林建甫 2021/08/15 11:13 點閱 3486 次

經濟理性讓每個人思考最小成本,最大效益,做最佳的選擇行為。不是只有企業家要斤斤計較,規劃如何使用資源進行生產,如何將產品賣得好價錢。升斗小民,也是量入為出的生活,每一塊錢打二十四個結,錢都要花在刀口上。

券與現金異同

現在因為疫情的衝擊,經濟困頓,政府也想要幫助老百姓,進行紓困,振興經濟。比較振興券與現金,堅持發券者唯一的理由是現金會被儲蓄起來,券者有使用期限,所以對振興經濟比較有幫助。

然而對生活過不下去的人家,給券與現金都一樣,反正一到手,都會立刻把它花掉。生活還可以的人,給券與現金還是一樣,要把它用在刀口上,則以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居多,這個就是替代效果,並沒有辦法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

券與現金最大的不同是單位的不同,券最小可能是兩百元,又不找零,現金則可以隨心所欲花費。那經濟理性的選擇就是花券如何才不會浪費?則這個券就不會到早餐店、小吃攤,而是到便利店,一次購買多樣的東西或是寄杯,慢慢消費;或是進入賣場購買大額的用品。

券至少兩百元、不找零

這樣政府最想紓困的目標,那些受到疫情影響的小服務業,就得不到青睞。便利店的財團或擁有電商、網購的賣場,疫情時沒受到影響,振興經濟下繼續享受好處。

真正需要現金的人在擁有券後會怎麼想?會想辦法換成現金,於是降價、打折求售,這樣該被照顧的福利縮水。買券的人,往往也是有能力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好處。這更失掉政府紓困的美意。

錢沒有花在刀口上最明顯的是一堆的行政費用,花券、領券需要用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要小心大小券的配比不要搞錯。更不要忘記最大的成本在印刷,券擔心不能被仿冒,因此各種防偽措施,紙質,大概都要搞到跟紙鈔一樣,印刷成本不可謂不大。

印券、領券成本高

問題是,只用一次。很少券會在市場上反覆的流通,因此這些印刷成本是大量的浪費。且對講究環保的時代,砍樹造紙,一次使用就銷毀,傷害綠色環境,實在是不對的。

政府本來要每人花一千元買券,政策都可以大轉彎,免掉那一千元,那思考經濟理性,更應該發現金,則皆大歡喜。

紓困比普發省得多

然而,本於學者良知,我還是應該提醒。所有的券或現金,都是政府支出,最後還是由國家總預算來支應,最終的負擔者還是老百姓。不是我們這一代還,就是下一代要還。如果是後者,「債留子孫」更產生世代不公。

不可諱言,小服務業真的很慘,他們受到重傷害,需要被照顧。則政府最該做的就是精準紓困。從行業、納稅的資料,結合低收入戶、社福照護,哪些人需要被照顧,實在一清二楚。則整個的花費就可以精省。以一人五千計,我估算一千多億支出可以減少成三百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