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要從疫苗國家主義中脫困

醒報編輯部 2021/07/18 12:29 點閱 4509 次

疫苗牽涉人命、經濟與國家競爭力,無可避免地成了國家主義的溫床,在窮國與富國家之間上演,也牽動各國外交的縱橫捭闔,遠交近攻,疫苗戰爭悄悄開打,人命與國家尊嚴被放在天平兩邊秤重,領袖的政治算計成為權重的砝碼。

台美都有國家主義

台灣處於國際強權地緣戰略的夾縫中,也演出了獨有的疫苗國家主義大戲。以最近宣告成功的民間購買疫苗為例,外電報導,係民進黨政府在採購疫苗受挫之餘,「招募」民間的鴻海永齡與台積電出面購買,而且要求BNT疫苗包裝上不准有亞洲總代理上海復必泰的商標,可以想見,民進黨政府絕不願意在救命藥劑上,看到一絲一毫中國施恩的痕跡。

其實台灣面對的國際現實不僅受制於「中國干擾」,還有強國搶購與囤積的問題。舉例而言,去年七月美國一口氣買足了3個月份新冠肺炎的「神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弄得全世界缺貨。美國曾經喊出一個口號:「黑人的命也是命」,我們要問:「別國的人命不是命嗎?」,憑什麼美國有錢就壟斷,就囤積?

疫苗成外交利器

疫苗亦然,有錢國家大買特買,生技強國還曾一度限制出口,演變至今,因為疫苗有一定的「賞味期」;好多國家囤積太多,或國民不想打,沒能在效期內打完,就開始捐贈給有需要的國家,包括給中華民國,嗷嗷待哺的我們感激涕零,感恩懷德,對列強諸國而言,疫苗不僅是救命神劑,更成了外交利器。

在民進黨人眼中,這個恩給可以來自世界各國,就是不能出自中國之手,在此,我們又看到疫苗國家主義的另一種苗頭。

既然我們在國際採購疫苗頻頻摃龜,搶不過強國富國,也避不了中共干擾或施恩,政府高層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莊敬自強」,一心鼓勵培植國產疫苗,急切之餘,而有了荒腔走板的行政作為───國產高端疫苗明明還沒有三期解盲,政府就先下訂單,而被質疑助長炒股,股價上沖下洗,不知肥了誰的荷包,疫苗危機演變成道德危機。

我應倡議分配正義

我國雖然非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國,但今年以來也透過世衛的COVAX平台取得60萬劑AZ疫苗,不過數量太少,僅具象徵意義。政府當局應就半年多以來國際強國種種壟斷疫苗、囤積特效藥的行徑,代表弱小國家發聲,鼓吹分配正義,為全球弱勢者人道爭取權益。

如果政府不方便出來講話,也應該「招募」學者在國際論壇發聲。前副總統陳建仁,曾得到歐洲幾個國家冊封的「騎士」頭銜,具有國際崇榮聲譽,他在培植國產疫苗之外,也應該向國際呼籲,為更多受到「疫苗國家主義」之害的可憐人民請命,在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奮鬥中,展現台灣的道德高度與世界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