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所云:「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不是戰國的通例,在現代社會也是準則。這次疫情發生是全球性的,因此可以參照的案例很多,台灣並不是孤軍奮戰,至今為止大部分的國家,應該說是百分之九十幾的國家,都是採用幾家大藥廠產製的疫苗,除了西方世界之外,大概就只有中國跟俄羅斯是採用自己研製的疫苗。
不宜拘泥自產疫苗
隨著疫苗量的不斷生產,在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是壟斷了大部分的疫苗產量。疫苗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例如說像是日本,AZ的疫苗合約有一億兩千萬劑,但是因為擔憂可能出現血栓的副作用,因此日本政府不願意納入公費疫苗的範疇當中,最後面臨可能過期的窘境,日本也就順水推舟有意把這批疫苗轉給台灣。
另外像是美國,購買的疫苗量居然可以足夠美國全體國民施打三次,這樣的疫苗除了反映國家實力之外,其實也看出疫苗的量能未必不足。
民心浮動不利執政
既然已經有多種疫苗在各國流行,是否一定要等待自行生產的疫苗?這就不只是考慮自主防疫的問題,而是考量民眾的民心安定的問題。
不可諱言,在近兩個禮拜中,六千位的確診病例,加上破百的死亡病例,一定對於年長者、體質較弱、慢性病族等,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在加上目前大型醫院人滿為患,除了急診治療之外,許多診療幾乎停擺的畫面,都會讓民眾更沒有安全感,在這個當下,不只要考量疫苗自主性,更要優先考量的是,民心需要更安定的指引,讓正常生活可以繼續下去。
尤其距離國產疫苗上路還有兩個月的時間,面臨這個空窗期,就是趕快想方設法地去取得國際上已經公認有效的疫苗,這才是上上之策。疾病只能打垮身體,但是信心才能安定民心。
國產疫苗可做候補
光看是這幾天對於國產疫苗可不可行?背後有沒有圖利財團?或是有沒有政治人物涉入?幾乎比選舉還要讓台灣更陷入對立,甚至連一些同學、社團的群組,也可以因此分成兩派,彼此攻訐。
如果事已至此,還要堅持選用國產疫苗,那接下來的兩個月,國家政府將面對疫情升溫跟疫苗選用兩場戰爭,等於蠟燭兩頭燒。其實國產疫苗真的要採購,可以當作後備部隊,作為現在國際疫苗的候補,國家依然可以採購,也支持國家產業,只是當務之急,先用國際的疫苗讓國人施打,除了防疫,當然也起到穩定民心之效。
為了一千萬劑的國產疫苗,現在效用還不確定,能否順利產製也還有疑慮。政府應該分清輕重緩急,上策是讓支持國家產業與穩定民心兩者兼得,萬萬不要失了民心,讓自己辛苦抗議又落得罵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