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綜合報導】一項加拿大的民調指出,新冠疫情後願意與他人公開討論自己心理問題的民眾比例已有所增加,執行該民調的公司說,希望未來人們能延續這個趨勢,並結束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但也擔憂疫情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仍將延續數年。
疫情帶來「共同心理環境」
全球新聞報導,益普索公司副總裁詹妮弗·麥克勞德·麥奇指出,有20%的民眾表示,曾透過社交媒體求助,且此管道的使用人數足足是2018年的兩倍多,至於到醫療機構或心理單位面談的增幅並不明顯,但也達到30%。
心理學家艾米·賴默解釋,病人越來越願意放鬆、自在的討論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共同的狀態,「許多人都受到心理影響,因此誠實地描述自己經歷事情變得容易許多,也使民眾感覺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
諮商資源仍不足
然而,即使民眾越來越願意討論、面對自己的心理狀況,但麥奇說,現在民眾仍缺少資源,且無法得到適切的幫助;賴默指出,對於那些尚未尋求幫助的人來說,最大的障礙就是成本,因此部分診所會嘗試設立收費級距,以協助收入較低的病患。
Complex則於報導中提到,過去6年來高風險的加拿大人穩定增加,麥奇預測,即使大流行結束,為心理問題所擾的民眾還會更多,且民眾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擺脫這場疫情帶來的心理危機。
高風險人口大幅增加
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加拿大各地出現心理問題的民眾持續增加,且其中有50%處於極度絕望,具有自殺、自我傷害傾向的高風險狀態,遠高於2015年的33%。
此外,調查發現,超過50%的女性、46%的男性屬於這類高風險人口,且此一現象在低收入戶中更加嚴重,有61%是收入低於40000美元的民眾,且在年輕人中,有心理健康困擾的比例高達76%,遠高於X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52%和31%,而該調查中,有使用藥物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加拿大人數更高達30%,幾乎是2015年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