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1.5℃門檻即將不保 減碳努力加把勁

醒報編輯部 2021/04/06 10:47 點閱 4056 次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絕對不是一場零和的球賽,而像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持續努力與堅持,不可半途而廢。(網路截圖)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絕對不是一場零和的球賽,而像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持續努力與堅持,不可半途而廢。(網路截圖)

上(三)月底,澳洲科學院發布了一份《暖化3℃對澳洲的風險》報告,詳細描繪了全球升溫3℃下,該國可能面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衝擊,包括受到嚴重破壞的生態系統、糧食生產重挫,被迫要在更強與更長的酷熱與森林野火環境中生存,以及海平面上升1公尺後所遭遇的國土損害困境。

報告中的另一個引起廣泛注意的重點是,在本世紀內將地表暖化的幅度限制在1.5℃之內,也就是「巴黎氣候協定」的高端目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這是在科學界的報告中,首次正式承認人類已經無法守住氣候暖化的1.5℃門檻了。

無法逃避的暖化現實

對許多環保運動人士與科學家而言,這是令人沮喪也難以接受的打擊,然而卻是當前無法逃避的殘酷現實。例如許多國家仍在興建生命週期長達50年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國際交通業也沒有制定明確的無碳化實施方案。

該報告明白地說,自19世紀後期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1.1℃以上,如果要將氣候暖化限制在1.5℃以內,未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決不能超過1350億噸。以去(2020)年的排放量而言(~340億噸,是疫情衝擊下意外減量的結果),只能撐4年就飽和了。換一個角度看,現今地表的增溫率是每十年升高0.3℃,就在15年的期間內,地表均溫也會越過1.5℃。

消除未來無法掌控風險的唯一方法,就是大幅減少向大氣層排放溫室氣體。攤開來的科學數據很清楚且直接,即使到2030年世界的碳排放量減少一半,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水準,仍然需要有一個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工程技術支援,才得以穩定地表溫度在相對安全的水準,也就是「巴黎氣候協定」的2℃低端大限。這個任務當然十分艱鉅,卻還是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我們必須朝著它全力邁進。

籲全力脫碳 創造雙贏

因此,澳洲科學院強烈建議該國政府,必須像面對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一樣,及早採取有效行動,快速減少衝擊的規模,就可以挽救許多的生命和生計。具體的說,澳洲政府需要加速實施能源與工業轉型,推動運輸部門電氣化,盡早過渡到碳中和,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育措施等。其實這不但是澳洲需要積極推動的項目,也是全世界各國都應該全力走向脫碳經濟的正確策略。

另一方面,也有科學家主張我們不需要太強調1.5℃作為衡量未來成敗的唯一標準。只要我們方向正確,加強落實推動零碳減排的有效行動,縱使在本世紀中期之前會短暫的越過1.5℃門檻,本世紀後期仍然有機會再回到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就好像在高速公路上行車不慎錯過一個出口閘道,還是可以及時修正回頭,繞段路再從原來的閘道駛出一樣。

因此,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絕對不是一場零和的球賽,而像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持續努力與堅持,不可半途而廢。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每一噸碳的減少,每一項保護環境的正面努力,都可以爭取挽回0.1℃的良性結果。

這樣一步一步的持續邁進,就能達成回到1.5℃的門檻,讓氣候暖化的衝擊逐漸趨緩,我們所面對的傷害降低,最終也獲得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都能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