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 將於4月6日發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這幾天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已經表示,IMF將再次提高對2021年和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但警告金融狀況仍然高度不確定。
IMF統計去年全球經濟萎縮3.5%,是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在1月份時IMF預計2021年和2022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5.5%和4.2%。此次上調經濟成長率的基本原因是由於美國通過1.9兆美元的經濟紓困案,以及大型經濟體施打越來越多可用的新型冠狀病毒病 (COVID-19)疫苗。
邁向「多速復甦」
IMF 認為當今在美國、中國的帶領下,全球經濟正邁向「多速復甦」(multi-speed recovery),到今年底,美中兩國的經濟成長可望超越疫情危機前的表現。美國的政策,最重要的是本月拜登政府的1.9兆美元抗疫紓困計劃,這額外財政刺激令全球經濟「避免了另一場大蕭條」。
而主要央行的大規模流動性注入也幫助全球經濟止損。格奧爾基耶娃也說:「如果不採取這些同步措施,去年的全球GDP萎縮至少會惡化三倍,可能重演1930年代大蕭條。」她還指出,未來美國政府推出的刺激計劃,其通脹可能會達到2.5%,「但那不足為慮」。
IMF提警告
IMF 是聯合國下的組織,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與世界銀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由189個國家組成,致力於促進全球貨幣合作,確保金融穩定,促進國際貿易。IMF 是超然獨立運作,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此次IMF 的經濟預測雖然看起來振奮人心,但也有負面的警告,全球經濟前景仍充滿「極高不確定性」,經濟活動仍與疫情密切相關,也提到金融狀況不穩定,但並沒有把此與前述的美國政策加以連結。
我們要了解這是一個被美元綁架的世界經濟。美國政府是以自救為主,自掃門前雪,不管國際是否引發經濟金融動盪。甚至說拜登的1.9兆美元紓困法案及未來2兆的基礎建設支出,必然帶來美國政府赤字飆升。
入不敷出誰買單 ?
入不敷出之下,誰來買單?一直在進行的聯準會購債計畫,就是系統性的放水,將導致其資產負債表膨脹,市場錢太多,就催生資產價格泡沫。在天量資金入市的情況下,除了股價,可能也進一步抬升包括原油、有色金屬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21年2月,國際糧價指數按年上漲26.5%,在九連漲之後已經達到2014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國際油價也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由於美元是國際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國際間大宗商品的美元價格上漲不僅意味着各國貨幣購買力的普遍下降,也意味着各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被不斷稀釋。稀釋全球財富,就是全球共同承擔。講起來,美國國民所得人均超過五萬美元,超過全世界90%的國家人民。要大家一起來承擔美國的問題,實在講不過去。 (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